当前位置:五德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10篇

《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10篇

时间:2022-10-23 08:30:05 公文范文 浏览量:

篇一:《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七律长征》说课稿] 七律长征的优秀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律长征〉〉,共 1 课时。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 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地位 〈〈七律长征〉〉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它是毛泽东在 1935 年 10 月 写的红军战胜长征艰险而满怀战斗豪情的诗篇。

  2、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a、理清本诗结构 b、揣摩关键字词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艺术的概括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领会红军长征在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以及领会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来讴歌红军 战士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难点是艺术的概括写法。

  二、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 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 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 们再老师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 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采用录音磁带、电影等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 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本文是一首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史诗,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精读课文,诗文不长,但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掌握的东西较多,因此, 教学上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及层次划分。第二课时,通过学 习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五、教学过程

   本课按引入新课师生互动学习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

  1、引入新课:放有关长征的歌曲引入。

  2、师生互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重音),使学生感知课文。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3)同学合作,正音释义。

  正音律(lu)磅礴(pangbo)崖(ya)岷(min) 释义等闲:平常,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翻腾,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开颜:欢悦

   (4)师生互动 a、理解全诗内容及层次划分理解本诗内容,采用读读议议的方法,学生提问,师生共同完成。

  b、分析本诗结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

  3、反馈练习 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解答课后探究练习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 的理解。

  4、归纳总结 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朗读七律诗的要求:注意音节停顿、重音及韵脚,还要领会作

   者写此诗的目的及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

  5、布置作业 (1)将整首诗改写成散文 (2)给本诗作画。

  附: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毛泽东 首联:全诗总纲,提出中心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河为代表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后的喜悦

  感谢您的阅读!

  

篇二:《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七律.长征》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语文五年级第 25 课《七律. 长征》。当年的长征早已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长征的先辈们也都成为历 史长河中璀璨的星辰。时隔七十余年,当我们再一次品读这首诗时,仿佛又看到那神峻的 山、苍凉的水,似乎又听到那隆隆的枪炮声和“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笑声。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如果说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壮举,那么《七律.长征》便是诗歌创作史上不 朽的杰作。毛泽东以一首短短的七律诗概述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 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因为时间久远,故事陌生,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学生无法理解诗的 意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我利用电教媒体来引导五年级的学生领悟这首诗的精髓以 及伟人博大的胸怀、高昂的气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会写本课生字及词语。

  2、通过抓重点词语、反复诵读和品评,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3、理解诗意,体会红军战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领悟情感是本课的重点。

  体会重点词、句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走入诗文 ——走近长征 初读全诗感知诗意 细读全诗理解诗句 ——走进长征 拓展延伸接受洗礼 ——走出长征 下面重点谈谈我利用多媒体在导入及重难点处理方面的做法:

  在开课伊始为消除时空的阻隔使学生顺利走入诗文,并打下情感的底蕴。我以《长征》 片断带领学生走近长征。(播放片断)简略的史实增加了学生对长征的了解,真实再现的 情境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的强烈震憾。

  在理解诗句领悟情感时,学生仅凭自己的想象怎么也无法体会当时环境的艰险,战斗 的惨烈。所以,我借助电教媒体的优势,再现场景,文景对照,扣文导悟,师生一起再次 走进长征。(播放视频)两幅图片的出示,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到五岭的千里绵 延,乌蒙山的山势雄险。不过这崇山峻岭在红军眼里却不足挂齿,表达红军藐视困难、傲 视山川的气概。

   依据教学自觉性、直观性的特点,我是这样突破难点的: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 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包含着两大著名的战役。有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和夺取泸定桥的 惊心动魄,其中“暖”“寒” 两字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从这两个字当中体会红军战士大无 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更是本课的难点。“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 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下面是我在讲解“寒”字时教学片段。(播放视频片段)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那浴 血攀链的红军勇士令孩子们揪心不已,有的孩子还流下了眼泪,发言谈感受时都还在哽咽 着,说不出话来。视频的播放拉近了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充分理解“寒”字不 但单指铁链的冰冷更有战斗悲壮,从而更能领悟到红军英勇奋战的大无畏精神。

  语文教学最忌讳的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在学生们的情感达到升华时,引领 学生走出长征,让学生小组讨论、谈感悟,从而使长征的精神扎根于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使学生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长征精神作为驱动我们持续前进的力量源泉!

  五、评价反思

  (一) 运用多媒体手段,构建“灵动”的课堂。

  (二) 巧用多媒体手段,攻克教学难点。

  (三) 利用多媒体手段,跨越时空、填补理解空白。

  

篇三:《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七律·长征 一、说教材:

  《七律·长征》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 课文,本课是毛泽东主席在 1935 年 10 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回想 起红军所走过的千山万水,所经历的艰难坎坷,心情激动地写下了这 首诗。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和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

  课标对高年级诗歌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 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 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 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 文,并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创设情境,引领学 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诗句品读感悟,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红军长征线路图 三、说教法与学法

  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红军长征时期,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比较远, 学生要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文 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朗读体会法”,即通过反复朗 读,让学生读出诗的韵味,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感受毛主席及其 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达到熟读 成诵的效果。另外,利用创设情境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 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设计总体上分五个环节:了解背景,走进长征——放手阅读, 感知长征——细读鉴赏,深入长征——回归全文,升华长征——拓展 延伸,学习长征。

  (一)了解背景,走进长征

  教学伊始,我借助长征路线图,概括红军长征的艰难及《七律·长 征》的创作背景。紧接着,欣赏课文范读。

  通过铺垫历史背景和激 情范读,将学生引入情境。

  【设计意图:“万事贵乎始”。课堂伊始,通过情境教学法,巧妙地 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迅速地将学生带入那段历史,激发学习 兴趣,营造阅读期待。】 (二)放手阅读,感知长征

   对高年级学生而言,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由地 朗诵全诗,尽情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梳理、引导、 点拨。通过汇报、交流、更正,让“三军、更喜、等闲”这些词语在 课堂上理解,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腾细浪、走泥丸、铁索寒” 这些难理解的词语,把它们提出来作为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待集体 进一步的交流中解决。通过放手让学生读通、读顺诗句,为感情朗读 打基础,为理解诗句作铺垫。

  (三)细读鉴赏,深入长征

  此时,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 面把学生置于主动、自动、互动的平台之上,以读代讲,让学生自读 自悟,领略本诗的意境。

  1.小组研究,互动感悟。

  新课标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因此,我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长征资 料,对照诗文研读,在学习小组中进行合作、交流,尝试互相解答对 诗文的质疑。教师热情鼓励,参与评议,然后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是学生练习、纠错、 发展的主渠道。这里让学生先由自学再到生生交流,既给学生提供了 自主钻研文本的空间,又增强了学生间的交际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 成为学习的主人。】 2.视频再现,拉近距离。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红军长征中所遇 到的艰难险阻,我通过视频分别展示那些惊心动魄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们分别是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些视频直观地再现了当年红 军长征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 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给学生以强大的震撼力,崇 敬之情油然而生。

  【设计意图:及时为学生提供视频,采用音乐渲染以及创设情境等手 段,容易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3.创设情境,品读感悟。《七律·长征》仅有八行 56 个字,但它记 录的时空内涵,却有着世界历史上罕见的沉重和深远。如何让学生读 “厚”——透过这八行 56 个字与伟人毛泽东一起回顾这段惊心动魄 的历史,如何让学生读懂长征之难,领悟到红军藐视困难、克服困难 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 教学重难点,我围绕全诗的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 闲”来展开,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以读悟情,以情激情。以“金 沙水拍云崖暖”一句为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巧渡金沙江这 场战斗,然后试着用一个词概括,学生说出了“险”“欢乐”,老师 适时点拨:正因为高兴,所以战士们看到金沙江的水拍打着高耸入云 的山崖,心里暖洋洋的,读出他们的心情!长征中,红军几乎每天都 有一场遭遇战,每天都有战友的牺牲,可是巧渡金沙江之战却没费一 枪一弹,读!金沙江之战,干净利落,快刀斩乱麻,高兴呀,再读! 我们的伙伴一个都没少,心里都乐开了花呀,读!在老师动情的描述 中,学生和诗人的情感落差缩小,情感间距拉近,他们在激情朗读中 感同身受。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导,他

   们细细品读了每一句诗,并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四)回归全文,升华长征

  《长征》这首诗不仅语言美、韵味美,节奏更美,在本课的最后,

  我和学生一起欣赏歌曲《长征》。让学生汇报学习这首诗后的收获,

  帮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对长征精神的体会以及表达对一代伟人

  的崇敬之情。

  (五)拓展延伸,学习长征

  最后,教师谈话让学生在讨论中懂得在今天的和平年代里,新

  的世纪有着新的挑战,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仍然需要长征精神。

  【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语文走

  向生活。一堂课是结束了,但那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中点,而不是终点。

  拓展性作业的设计将这堂课的句号改成了省略号,成为学生生活的一

  部分,让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认识那些感人至深的情感,或许

  能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启迪。】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浓缩的教案”,在这份板书中,我将诗中关键词语列出,简

  洁明了,同时将远征之难同红军战士不怕难形成鲜明对比,对学生理

  解诗歌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万水

  金沙江(巧渡)

  大渡河(强渡)

  千山

  五岭(腾细浪)

  乌蒙(走泥丸)

  红军不怕(难) 只等闲 尽开颜

  

篇四:《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姓名 陈爱华 学科 语 文

  江苏省海门市海南小学

   七律·长征

  教材版本:苏教版国标本 年级:五年级(下)

   一、教材简析、学情分析

  “孩子,这个词语对于你们,是不是已经陌 生?因为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那时,你 们的爸爸妈妈都还没有出生。这个词是用血 和火写成的。铁流滚滚,蜿蜒过中国版图上 十二个省,从井冈山到陕北,闪闪红星照耀 着艰苦的历程。”

  ——雷雁抒

   【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毛泽东 《七律 长征》

   二、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通 过图片、影片、歌曲等,直观感受理 解文本,反复诵读,揣摩关键字词含 义及其饱含的感情,体会红军的大无 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培养学生 自读、自悟、自议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字词理解诗句,体会红军的 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三、教学流程

  1. 自主探究,网络学习,质疑问难。

  2. 创设情境,先声夺人,蓄积情感。

  3. 媒体辅助,品读诗句,感受气概。

  4.诵读诗文,入境激情,拓展延伸。

  5. 畅所欲言,真情表露,交流分享。

  6. 回归中心,总结提炼,铭记精神 。

   三、教学流程

  1.自主探究,网络学习,质疑问难。

   三、教学流程

  1.自主探究,网络学习,质疑问难。

  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

   三、教学流程

  2.创设情境,先声夺人,蓄积情感。

   三、教学流程

  3. 媒体辅助,品读诗句,感受气概。

   三、教学流程

  4.诵读诗文,入境激情,拓展延伸。

   三、教学流程

  5. 畅所欲言,真情表露,交流分享。

   三、教学流程

  6. 回归中心,总结提炼,铭记精神 。

  

篇五:《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七律•长征》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语文组~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七律·长征》 。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七律·长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是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进行编排。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 有二,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二 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 高昂气质。

  课标中对 5、 6 年级诗歌阅读提出明确要求 “阅读诗歌, 大体把握诗意, 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据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如下:

  1、学会“礴、丸、岷”等生字。能正确读写“磅礴、逶迤”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反复朗读诗句,理解诗意并体会七言律诗的工整对仗美。

  3、体会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本课的重点为: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由于学生对红军长征中英勇事迹缺乏切 身感受,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第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教法,学法 为了圆满完成教学,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采用课前搜集资料法,情 景教学法,质疑问难法,同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并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学生则根据课文特点采用自主探究、朗读想象、朗 读感悟等方法展开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我分四个环节完成。

  1、谈话导入,初读诗歌。

  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一笔一划的跟随书写“毛泽东”三个字,在引读中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毛 泽东的资料,然后我顺势接过话题:今天我们就和毛主席一起走进长征。板书课题后,简介长征,学生读诗,交流七言律诗的特点。这样的 设计一开始便抓住了学生的心,资料的介绍,路线图的展示,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听觉上的震撼,增加了学生对长征的了解,进而带动学生, 感动学生,实现语文教学的潜移默化。

  2、再读诗文,读准读顺 教学中,我抓住诵读这根主线,每次读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生示范读、评价读、引领读让学生读得字正 腔圆,有板有眼,让学生读得心中有数,次次有收获。

  3、品读诗文,入情入境 《长征》这首诗,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统领全文,下面的诗句都是具体表现。因此,在整体把握之后,扣住“远 征难”和“只等闲” ,运用背景资料、图片,音频等多种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直观情境中体验,在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读得入 口、入耳、入心、入情,体现读与悟的有机结合。

  如教学第三、四行诗时,我抓住“逶迤” “磅礴”让学生想象山的特点,想象“假如你就是红军战士中的一员,要翻越这样的崇山峻岭会 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在学生充分感知“远征难”之后,再与“腾细浪” 、 “走泥丸”对比,通过朗读体会到了红军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

  又如,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的领悟上,我会花较大的功夫,因为这两句诗的教学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暖” 和“寒”中所表达的情感,学生更是难以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暖”字理解上,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红军当时快乐的 心情, “寒”字我通过看视频,谈感受,一下子拉近了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学生对长征精神 的深刻理解。

  4、拓展延伸,超越课堂。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的外延有多大,那么语文的外延就应该有多大。在整节课结束前,我出示了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写的另外两 首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和《清平乐·六盘山》 。引导学生课后搜集毛泽东描绘长征的诗词,让学生将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阅读联系起 来,养成课外学习和研究的好习惯。

  四,说板书设计七律•长征 首联统领全篇 颔联大无畏的精神 具体经过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颈联 尾联总结全诗 我的板书简明概括,突出重点,条理清晰,便于学生对诗文的串联,理解和记忆。

  各位评委老师,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针对课文特点和单元训练要求,充 分发挥朗读对理解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六:《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七律·长征 一、说教材:

  《七律·长征》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 课文,本课是毛泽东主席在 1935 年 10 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回想 起红军所走过的千山万水,所经历的艰难坎坷,心情激动地写下了这 首诗。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和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

  课标对高年级诗歌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 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 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 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 文,并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创设情境,引领学 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诗句品读感悟,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红军长征线路图 三、说教法与学法

  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红军长征时期,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比较远, 学生要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文 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朗读体会法”,即通过反复朗 读,让学生读出诗的韵味,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感受毛主席及其 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达到熟读 成诵的效果。另外,利用创设情境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 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设计总体上分五个环节:了解背景,走进长征——放手阅读, 感知长征——细读鉴赏,深入长征——回归全文,升华长征——拓展 延伸,学习长征。

  (一)了解背景,走进长征

  教学伊始,我借助长征路线图,概括红军长征的艰难及《七律·长 征》的创作背景。紧接着,欣赏课文范读。

  通过铺垫历史背景和激 情范读,将学生引入情境。

  【设计意图:“万事贵乎始”。课堂伊始,通过情境教学法,巧妙地 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迅速地将学生带入那段历史,激发学习 兴趣,营造阅读期待。】 (二)放手阅读,感知长征

   对高年级学生而言,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由地 朗诵全诗,尽情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梳理、引导、 点拨。通过汇报、交流、更正,让“三军、更喜、等闲”这些词语在 课堂上理解,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腾细浪、走泥丸、铁索寒” 这些难理解的词语,把它们提出来作为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待集体 进一步的交流中解决。通过放手让学生读通、读顺诗句,为感情朗读 打基础,为理解诗句作铺垫。

  (三)细读鉴赏,深入长征

  此时,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 面把学生置于主动、自动、互动的平台之上,以读代讲,让学生自读 自悟,领略本诗的意境。

  1.小组研究,互动感悟。

  新课标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因此,我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长征资 料,对照诗文研读,在学习小组中进行合作、交流,尝试互相解答对 诗文的质疑。教师热情鼓励,参与评议,然后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是学生练习、纠错、 发展的主渠道。这里让学生先由自学再到生生交流,既给学生提供了 自主钻研文本的空间,又增强了学生间的交际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 成为学习的主人。】 2.视频再现,拉近距离。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红军长征中所遇 到的艰难险阻,我通过视频分别展示那些惊心动魄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们分别是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些视频直观地再现了当年红 军长征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 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给学生以强大的震撼力,崇 敬之情油然而生。

  【设计意图:及时为学生提供视频,采用音乐渲染以及创设情境等手 段,容易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3.创设情境,品读感悟。《七律·长征》仅有八行 56 个字,但它记 录的时空内涵,却有着世界历史上罕见的沉重和深远。如何让学生读 “厚”——透过这八行 56 个字与伟人毛泽东一起回顾这段惊心动魄 的历史,如何让学生读懂长征之难,领悟到红军藐视困难、克服困难 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 教学重难点,我围绕全诗的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 闲”来展开,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以读悟情,以情激情。以“金 沙水拍云崖暖”一句为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巧渡金沙江这 场战斗,然后试着用一个词概括,学生说出了“险”“欢乐”,老师 适时点拨:正因为高兴,所以战士们看到金沙江的水拍打着高耸入云 的山崖,心里暖洋洋的,读出他们的心情!长征中,红军几乎每天都 有一场遭遇战,每天都有战友的牺牲,可是巧渡金沙江之战却没费一 枪一弹,读!金沙江之战,干净利落,快刀斩乱麻,高兴呀,再读! 我们的伙伴一个都没少,心里都乐开了花呀,读!在老师动情的描述 中,学生和诗人的情感落差缩小,情感间距拉近,他们在激情朗读中 感同身受。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导,他

   们细细品读了每一句诗,并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四)回归全文,升华长征

  《长征》这首诗不仅语言美、韵味美,节奏更美,在本课的最后,

  我和学生一起欣赏歌曲《长征》。让学生汇报学习这首诗后的收获,

  帮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对长征精神的体会以及表达对一代伟人

  的崇敬之情。

  (五)拓展延伸,学习长征

  最后,教师谈话让学生在讨论中懂得在今天的和平年代里,新

  的世纪有着新的挑战,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仍然需要长征精神。

  【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语文走

  向生活。一堂课是结束了,但那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中点,而不是终点。

  拓展性作业的设计将这堂课的句号改成了省略号,成为学生生活的一

  部分,让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认识那些感人至深的情感,或许

  能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启迪。】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浓缩的教案”,在这份板书中,我将诗中关键词语列出,简

  洁明了,同时将远征之难同红军战士不怕难形成鲜明对比,对学生理

  解诗歌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万水

  千山

  金沙江(巧渡) 大渡河(强渡) 五岭(腾细浪) 乌蒙(走泥丸)

   红军不怕(难) 只等闲 尽开颜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 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 应该像“过眼云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 人体有益。——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篇七:《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教材

  五年级下册

  语文第20课

  七 律 长 征

  王靖

   说 课 稿

  说教材 说学情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说 课 稿

  说教材 说学情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七律 长征》是苏教版五年 级语文下册第20课。本课是毛泽 东主席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 胜利之时,回想起红军所走过的 千山万水,所经历的艰难坎坷, 心潮澎湃写下的一首诗。

  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两万五 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 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 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

  板书设计

   说 课 稿

  说教材 说学情 教学目标 本文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四联, 56个字,记载着在长征路上的种种 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 般豪情壮志,他是中国革命的壮丽 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 明珠。《七律 长征》用词准确形象, 对仗工整新颖,是一首革命的政治 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的不朽 诗篇。

  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说 课 稿

  说教材 说学情 教学目标 七律诗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 并不陌生,在学习本文前学生已 有学习古诗古文的经历,学生初 步积累了学习古诗文的一些方法, 即看注释和运用工具书了解有关 词语的意思,初步了解句意、文 意,但古诗文毕竟是语文学习的 难点,因此会有一定难度。

  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说 课 稿

  说教材 说学情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生字, 掌握“逶迤”、 “磅礴”、“腾细浪”、“走 泥丸”、“岷山”等词语,理 解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课文。

  3、让学生掌握七言律诗的体 裁特点,首颔颈尾,四联八句, 结构完整。

  板书设计

   说 课 稿

  说教材 说学情 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 学生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诗句展开丰富 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说 课 稿

  说教材 说学情 教学目标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1、理解律诗具有高度的艺术 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诗人的风格和伟人风 采。

  3、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 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说 课 稿

  说教材 说学情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诗句品读感悟,体会红军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 神。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 夸张的手法。体会诗人的风格和伟人 风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说 课 稿

  说教材 说学情 教学目标

  一、教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 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 法进行教学。

  2、采用录音磁带、电影等教学手段扩 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 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 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学中的 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本文是一首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 史诗,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说 课 稿

  说教材 二、学法 说学情 教学目标

  1、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 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 采用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 练习法。

  2、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即通过反复 朗读,让学生读出诗的韵味,在读中 理解诗意。另外,利用创设情境法, 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让学 生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为学生营造 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之解析思路

  

     

  预设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长征。

  二、理解诗意,体会长征之难。

  三、品悟诗情,体会长征之伟大。

  四、课堂延伸, 升华长征之情感。

  五、作业布置

   一、创设情境,走近长征。

  (一)导入

  1、播放《长征》歌曲 师:请你用一个词说说这首歌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激情豪迈) 是啊,这激昂的音乐这好像把我们带到了到了80年前那战 火硝烟的岁月,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长征》,长征是中国革命世史上一段辉煌的历史,请你 读出那一份荣耀;长征是中国军事乃至世界军事的一个奇 迹,请你读出那一份自豪!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七律诗,(板书:七律长征)请孩子 们齐读课题——《七律〃长征》。

   (二)作者简介  同学们,《七律 长征》就 是画面上这位伟人写的, 他是谁?  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第一任主席毛泽东。你能 谈一下你对毛主席的了解 吗?  毛泽东是一个诗人,伟大 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 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 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 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三)诗体裁

  1 、同学们仔细观察,今天的题目跟往日题目有何不 同?

  2、什么是七律? (生答)七律是七言格律诗的简称。全诗共八行,每 行七个字。双句押韵,第一行可押韵可不押韵。

   (四)长征资料

  1 、那么同学们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或者说你知道长征的哪些故事呢? 谁来说说?(指名说)

  老师这里也收集了长征的一些资料。这就是红军长征的线路图!

  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 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 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 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这首诗写在翻越岷山以后, 即将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最后胜利,当时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 心潮澎湃,满怀喜悦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而且还亲自向 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

   二、理解诗意,体会长征之难。

  (一)初读,把握诗歌节奏

  1、想读读这首诗吗?请同学们马上打开书112页,自由朗读,把 诗读通顺,把生字读准确。(生自由读)

  2、谁想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的同学仔细听,从正确和流利两 方面进行评价

  3、你告诉大家你注意了哪些字的发音? 4、把字读正确了,把句子读通顺了,还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听 老师读,一边听,一边感悟诗歌的节奏。

  5、谁愿意到黑板上画出这首诗的节奏?其他同学在课本上标注 出来。

  6、同学们齐读这首诗,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7、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初读了课文,想一想,说说这首诗主要 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二、理解诗意,体会长征之难。

  (二)再读课文,明诗意

  1 、细读全诗,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深刻体会红军长 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

  2 、先弄懂每一个词的意思,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 想一想或者猜一猜全句的意思。遇到困难可以查找 资料和询问同桌。实在弄不懂的在把不懂的地方用 笔画下来!等一会小组交流的时候,注意听别人怎 么理解的。

  3 、师:现在可以交流了吧?我们现在小组之间交流 一下,把你理解的诗句的意思和大家一起交流。

   三、品悟诗情,体会长征之伟大。

  (一)首联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诗句作用 2 、“只等闲”意义 3、写作手法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 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 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 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 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 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三、品悟诗情,体会长征之伟大。

  (二)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写作手法及作用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 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 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 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 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 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 千。

   三、品悟诗情,体会长征之伟大。

  (三)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1、“暖”、“寒”意义 2、写作手法

  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 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 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 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 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 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三、品悟诗情,体会长征之伟大。

  (四)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喜”字意义 2、“开颜”收篇作用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 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 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 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 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 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四、课堂延伸, 升华长征之情感。

  (一)课内升华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 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 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对 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

  ──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 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 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 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四、课堂延伸, 升华长征之情感。

  (二)课外延伸

  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首词,《 清平乐·六盘山》希望 大家用今天的读书方法,学习一首词,体会毛主席当时的 心情。《 清平乐·六盘山》这是在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 最后一座山,毛泽东写的。大家试着读一读。

  附:《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四、课堂延伸, 升华长征之情感。

  下课铃声响了,可长征的精神还充溢在我们的心 里,长征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部 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多少文人学者为它赞叹,多 少音乐家为它高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背诵《长 征》,让奋进长征精神激励我们的同学、我们的老 师,还有我们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

   五、布置作业

  必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并默写课文。

  选做:

  搜集毛主席的诗词,有兴趣的可以背一背。

   说 课 稿

  说教材 说学情 教学目标 《七律 长征》

  首联:全诗总纲,提出中心 只 等 闲 英 勇 乐 观 精 神

  (不怕难)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

  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腾细浪 走泥丸)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河为代表

  (巧渡 强渡)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后的喜悦

  (喜 尽开颜)

  板书设计

   谢谢大家!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篇八:《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七律·长征》说课稿参考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下面我就刚才所执教的《七律·长征》一课进行说课如有不足 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七律·长征说课稿 《七律·长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 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共编排了 4 篇课文《七律·长征》 是第一篇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 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 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二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 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课标中对 5、6 年级诗歌阅读提出明 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据此我将本课的 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学会“礴、丸、岷”等三个生字能正确认读“磅礴、逶迤” 等词语 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 英勇豪迈的气概这一点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对红军长 征中英勇事迹缺乏切身感受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第二、 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为了圆满完成本课教学教学中我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法情景教 学法质疑问难法同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板画并结合实际进 行拓展延伸学生则根据课文特点采用自主探究、朗读想象、朗读感悟 等方法展开学习

  本课教学共分四个环节完成 一、谈话导入初读诗歌 有了一个好的开头课就成功了一半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一笔一 划的跟随书写“毛泽东”三个字在引读中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教案 《七律·长征说课稿》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毛泽东的资 料然后教师顺势接过话题:今天我们就和毛主席一起走进长征板书课 题后简介长征学生读诗交流七言律诗的特点这样的设计一开始便抓 住了学生的心资料的介绍路线图的展示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听觉上的 震撼增加了学生对长征的了解进而带动学生感动学生实现语文教学 的潜移默化 二、再读诗文读准读顺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学生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朗读是 诗词教学的基础教学中我抓住读这根主线每次读都提出明确的要求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生示范读、评价读、引领读让学生读得 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让学生读得心中有数次次有收获 三、品读诗文入情入境 《长征》这首诗细析教材会发现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 山只等闲”统领全文下面的诗句都是具体表现因此在整体把握之后扣

   住“远征难”和“只等闲”运用背景资料、音频等多种资源创设各种 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直观中、在情境中体验在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读得 入口、入耳、入心、入情体现高年级读与悟的有机结合

  如教学第三、四行诗时我抓住“逶迤”“磅礴”让学生想象山 的特点想象“假如你就是红军战士中的一员要翻越这样的崇山峻岭会 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在学生充分感知“远征难”之后再与“腾细浪”、 “走泥丸”对比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到了红军勇往直前的乐 观主义精神;又如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的 领悟上我花了较大的功夫因为这两句诗的教学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 “暖”和“寒”中所表达的情感学生更是难以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难点 在“暖”字理解上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红军当时快乐的心 情“寒”字我通过看视频谈感受一下子拉近了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学生对长征精神的深刻理 解

  四、拓展延伸超越课堂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的外延有多大那么语文的外延就应 该有多大在整节课结束前我出示了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写的另外两首 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和《清平乐·六盘山》引导学生课后搜 集毛泽东描绘长征的诗词让学生将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阅读联系起 来养成课外学习、研究的好习惯这样就可以拓宽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 进一步学习语文

   总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的意蕴只有在读中去 品味不读永远也得不到其中的神韵纵观整堂课我没有对这首诗进行 逐字讲解逐句分析而始终把朗读贯穿整堂课老师读学生读集体读单 独读回环读关注朗读的过程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读让学生在反复朗 读中去感受领悟从而入情入境达到与文本对话与诗人相通的目的生 发出对红军战士豪迈、乐观情绪的赞叹

  当然我的课堂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国著名语文教师贾志敏老师 曾经说过他是用自己的一生来备课的在他面前在诸位教育同仁面前 我也只是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所

  谢谢大家!

  

篇九:《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第1页共6页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一说教材七律长征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是毛泽东主席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回想起红军所走过的千山万水所经历的艰难坎坷心情激动地写下了这首诗

  《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七律·长

  征》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毛泽东主席在 1935 年 10 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回

  想起红军所走过的千山万水,所经历的艰难坎坷,心情激动

  地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

  革命英雄主义气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标对高年级诗歌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

  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

  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为此,我将本课

  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二、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学习生

  字,积累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互动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

  说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诗句品读感悟,体会红军大无

   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本诗高度的艺

  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四、说教法

  这首诗的

  时代背景是红军长征时期,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比较远,学生

  要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

  课文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朗读体会法”,即通

  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读出诗的韵味,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

  中感受毛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另外,利用创设

  情境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让学生合作学习、

  小组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五、说学

  法 在熟读课文,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围绕首联的“远

  征难”“只等闲”,从两个方面理解诗歌内容:一是抓住“五岭、

  乌蒙、金沙、大渡、岷山”这些有代表性的地点,结合相关资

  料,体会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

  二是抓住“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尽开颜”等词语,体会

  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六、说教学过程 了解背景,走进长征

  教学伊始,

  我借助长征路线图,概括红军长征的艰难及《七律·长征》的

  创作背景。紧接着,欣赏课文范读。

  通过铺垫历史背景和

  激情范读,将学生引入情境。

  放手阅读,感知长征

  对高年级学生而言,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放手让

   学生自由地朗诵全诗,尽情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

  适当的梳理、引导、点拨。通过汇报、交流、更正,让“三军、

  更喜、等闲”这些词语在课堂上理解,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

  乐;

  “腾细浪、走泥丸、铁索寒”这些难理解的词语,把它们提出

  来作为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待集体进一步的交流中解决。

  通过放手让学生读通、读顺诗句,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

  解诗句作铺垫。

  细读鉴赏,深入长征

  此时,学生

  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把学生

  置于主动、自动、互动的平台之上,以读代讲,让学生自读

  自悟,领略本诗的意境。

  1.小组研究,互动感悟。

  新课标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交流

  收集的有关长征资料,对照诗文研读,在学习小组中进行合

  作、交流,尝试互相解答对诗文的质疑。教师热情鼓励,参

  与评议,然后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2.视频再现,拉

  近距离。

  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红军长征中所遇到的艰难险

  阻,我通过视频分别展示那些惊心动魄的重大历史事件,它

  们分别是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些视频直观地再现了

  当年红军长征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不怕

  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给学生以强大的震撼力,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3.

  创设情境,品读感悟。

  《七律·长征》仅有八行 56 个字,但它记录的时空内涵,却

  有着世界历史上罕见的沉重和深远。如何让学生读“厚”——

  透过这八行 56 个字与伟人毛泽东一起回顾这段惊心动魄的

  历史,如何让学生读懂长征之难,领悟到红军藐视困难、克

  服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难

  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围绕全诗的中心句“红军不

  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来展开,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

  做到以读悟情,以情激情。以“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为例,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巧渡金沙江这场战斗,然后试着

  用一个词概括,学生说出了“险”“欢乐”,老师适时点拨:正

  因为高兴,所以战士们看到金沙江的水拍打着高耸入云的山

  崖,心里暖洋洋的,读出他们的心情!长征中,红军几乎每

  天都有一场遭遇战,每天都有战友的牺牲,可是巧渡金沙江

  之战却没费一枪一弹,读!金沙江之战,干净利落,快刀斩

  乱麻,高兴,再读!我们的伙伴一个都没少,心里都乐开了

  花呀,读!在老师动情的描述中,学生和诗人的情感落差缩

  小,情感间距拉近,他们在激情朗读中感同身受。通过学生

  的自读自悟,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导,他们细细品读

  了每一句诗,并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回归全文,升华

  长征

  《长征》这首诗不仅语言美、韵味美,节奏更美,

   在本课的最后,我和学生一起欣赏歌曲《长征》。让学生汇

  报学习这首诗后的收获,帮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对长

  征精神的体会以及表达对一代伟人的崇敬之情。

  拓展延

  伸,学习长征

  最后,教师谈话让学生在讨论中懂得

  在今天的和平年代里,新的世纪有着新的挑战,在新的长征

  路上我们仍然需要长征精神。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

  浓缩的教案”,在这份板书中,我将诗中关键词语列出,简洁

  明了,同时将远征之难同红军战士不怕难形成鲜明对比,对

  学生理解诗歌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万

  水

  金

  沙

  江

  大渡河

  千山

  五

  岭

  乌蒙 红军不

  怕 只等闲 尽开颜

  

篇十:《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说课稿 《七律·长征》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

  课是毛泽东主席在 1935 年 10 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回想起红军所走过的千 山万水,所经历的艰难坎坷,心情激动地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 革命英雄主义气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标对高年级诗歌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 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 美好的理想。”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学 习生字,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 究,互动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 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诗句品读感悟,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红军长征线路图 二、说教法与学法

  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红军长征时期,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比较远,学生要把 握诗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文特点,我主要采用 “情境教学法”和“朗读体会法”,即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读出诗的韵味, 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感受毛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 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另外,利用创设情境法,将学生 带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 的课堂氛围。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设计总体上分五个环节:了解背景,走进长征——放手阅读,感知长 征——细读鉴赏,深入长征——回归全文,升华长征——拓展延伸,学习长征。

  (一)了解背景,走进长征

  教学伊始,我借助长征路线图,概括红军长征的艰难及《七律·长征》的 创作背景。紧接着,欣赏课文范读。

  通过铺垫历史背景和激情范读,将学生 引入情境。

  【设计意图:“万事贵乎始”。课堂伊始,通过情境教学法,巧妙地唤起学生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迅速地将学生带入那段历史,激发学习兴趣,营造阅读期 待。】 (二)放手阅读,感知长征

  对高年级学生而言,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 现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朗诵全诗,尽情提 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梳理、引导、点拨。通过汇报、交流、更 正,让“三军、更喜、等闲”这些词语在课堂上理解,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 乐;“腾细浪、走泥丸、铁索寒”这些难理解的词语,把它们提出来作为本课 时的重点、难点,待集体进一步的交流中解决。通过放手让学生读通、读顺诗 句,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诗句作铺垫。

  (三)细读鉴赏,深入长征

  此时,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把学生 置于主动、自动、互动的平台之上,以读代讲,让学生自读自悟,领略本诗的 意境。

  1.小组研究,互动感悟。

  新课标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 此,我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长征资料,对照诗文研读, 在学习小组中进行合作、交流,尝试互相解答对诗文的质疑。教师热情鼓励, 参与评议,然后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是学生练习、纠错、发展的 主渠道。这里让学生先由自学再到生生交流,既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钻研文本的 空间,又增强了学生间的交际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视频再现,拉近距离。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红军长征中所遇到的艰难 险阻,我通过视频分别展示那些惊心动魄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分别是巧渡金 沙江、飞夺泸定桥。这些视频直观地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所遇到的艰难险阻,

   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 精神。给学生以强大的震撼力,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设计意图:及时为学生提供视频,采用音乐渲染以及创设情境等手段,容易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3.创设情境,品读感悟。《七律·长征》仅有八行 56 个字,但它记录的时空 内涵,却有着世界历史上罕见的沉重和深远。如何让学生读“厚”——透过这 八行 56 个字与伟人毛泽东一起回顾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如何让学生读懂长 征之难,领悟到红军藐视困难、克服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是本 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围绕全诗的中心句“红军不怕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来展开,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以读悟情,以 情激情。以“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为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巧渡金 沙江这场战斗,然后试着用一个词概括,学生说出了“险”“欢乐”,老师适 时点拨:正因为高兴,所以战士们看到金沙江的水拍打着高耸入云的山崖,心 里暖洋洋的,读出他们的心情!长征中,红军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每天 都有战友的牺牲,可是巧渡金沙江之战却没费一枪一弹,读!金沙江之战,干 净利落,快刀斩乱麻,高兴,再读!我们的伙伴一个都没少,心里都乐开了花 呀,读!在老师动情的描述中,学生和诗人的情感落差缩小,情感间距拉近, 他们在激情朗读中感同身受。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 指导,他们细细品读了每一句诗,并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四)回归全文,升华长征

  《长征》这首诗不仅语言美、韵味美,节奏更美,在本课的最后,我和学 生一起欣赏歌曲《长征》。让学生汇报学习这首诗后的收获,帮助学生升华对 课文的理解、对长征精神的体会以及表达对一代伟人的崇敬之情。

  (五)拓展延伸,学习长征

  最后,教师谈话让学生在讨论中懂得在今天的和平年代里,新的世纪有 着新的挑战,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仍然需要长征精神。

  【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语文走向生活。

  一堂课是结束了,但那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中点,而不是终点。拓展性作业的设 计将这堂课的句号改成了省略号,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随着年龄的 增长,不断认识那些感人至深的情感,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启迪。】 四、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浓缩的教案”,在这份板书中,我将诗中关键词语列出,简洁明了, 同时将远征之难同红军战士不怕难形成鲜明对比,对学生理解诗歌起到很好的 辅助作用。

  万水

  金沙江(巧渡)

  大渡河(强渡)

  千山

  五岭(腾细浪)

  乌蒙(走泥丸)

  红军不怕(难) 只等闲 尽开颜

  

推荐访问:长征 公开课 说课稿

版权所有:五德范文网 201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五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五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9007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