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德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8篇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8篇

时间:2022-10-23 13:20:02 公文范文 浏览量:

篇一: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第十章 施工生产的预防、应急措施

  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识别企业在乳胶基质和现场混装生产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害,确认风险

  等级,以便于确定防治对策,作为制定安全标准化目标的基础与依据,并进行有 效控制。

  2.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

  3.内容

  3.1 评价组织及职责 (1) 本企业成立风险评价小组 组长为本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安全生产部长,成员为相关部门负 责人和安全。

  (2)职责 组长: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审批《重大风险及 控制措施清单》。

  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风险评价工作。负责风险评价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 组织进行风险评价定期评审;

  成员:对各单位上报的《LEC 评价法》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确定企 业的重大危害和重大风险并编制《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和重大隐患项目治 理方案;负责相关方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2 风险管理 (1) 危害识别 1)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

  ①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时间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 ②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③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

  ④暴露于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常用软件课程设计

   第十章 施工生产的预防、应急措施

  ⑤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 照明不 足等);

  ⑥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

  ⑦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⑧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 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2)同时还应考虑:

  ①人员、原材料、机械设备与作业环境;

  ②直接与间接危险;

  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

  ④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

  (2)人的不安全行为:

  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能发生的行类别: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

  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11)不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

  (3)物的不安全状态:

  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 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

  常用软件课程设计

   第十章 施工生产的预防、应急措施

  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1)物质:火灾、爆炸性物质;毒性物质;

  2)物体: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

  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4)有害作业环境:

  1)作业场所缺陷:间距不足;信号、标志没有或不当;物体堆放不当。

  2)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

  低;湿度不当;外部噪声;风、雷电、洪水、野兽等自然危害。

  (5)安全管理缺陷:

  1)设计、 监测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纠正措施不当;

  2)人员控制管理缺陷:教育培训不足;雇用不当或缺乏检查 ;超负荷;禁

  忌作业等;

  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缺陷;

  4)相关方管理缺陷。

  3.3 危害识别的范围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10)后期服务活动。

  3.4 危害识别的方法 LEC 评价法: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 LEC 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

  源所带来的风险,公式为 D=LEC(其中 D-生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即风险值;L-

  常用软件课程设计

   第十章 施工生产的预防、应急措施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 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3.5 危害识别的步骤 (1)安全办负责设计危害识别所用的《LEC 评价法分析记录表》表格,发 至各部门;

  (2)各部门负责组织人员,从本部门班组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识别出具 有或可能具有危害,填写《LEC 评价法分析记录表》、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批后, 报送安全生产部;

  (3)安全部对各部门识别出来的危害进行整理、汇总、分类,分类形式可 按不同的危害分类;

  (4)安全办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经风险评价小组讨论后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6 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范围 1)生产经营活动;

  2)生产装置;

  3)储存设施;

  4)检维修作业;

  5)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工程;

  6)拆迁工程;

  7)后期服务活动。

  (2)评价准则的依据 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2)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合同规定;

  常用软件课程设计

   第十章 施工生产的预防、应急措施

  5)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3)评价准则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 LEC 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

  公式为 D=LEC(其中 D-生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即风险值;L-发生事故或危险

  事件的可能性;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

  能结果)

  分值取值见表 1。

  序 号

  分值

  0.5

  0.2

  0.1

  分值

  0.5

  分值

  100

  40

  15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完全会被预料到 相当可能 不经常,但可能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E) 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在潜在危险环境 非常罕见地暴露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C)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财产损失 严重,严重伤害,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 重大,致残,或造成很小的财产损失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不利于基本的安全生产要求

  根据公式计算风险值 D,确定危险源风险级别的界限值和危险程度,风险评价

  结果分为Ⅰ~Ⅴ(或 1~5)从高至底五级,为风险控制策划提供依据。

  风险值见表 2。

  危险源风险等级 Ⅰ(或1) Ⅱ(或2)

  风险值(D) >320 160~320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常用软件课程设计

   Ⅲ(或3) Ⅳ(或4) Ⅴ(或5)

  第十章 施工生产的预防、应急措施

  70~160 20~70 <2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4)定性评价 根据运行经历及现有的控制能力对作业活动区域内的设备设施、人员、生产

  工艺、材料、能源、作业环境、管理情况及相关方等进行定性判断某种危险事件 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一旦危险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后果,并确定该危险源的风险级 别,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

  —— 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易发生较大事故的,评为Ⅰ (1)级;

  —— 符合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危险源,评为Ⅰ(1)级;

  —— 曾经发生过事故而至今未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评为Ⅰ(1)级;

  —— 上级或本单位最高管理层特别关注的风险或事故;评为Ⅰ(1)级;

  —— 紧急状态下的风险或事件,评为Ⅰ(1)级或Ⅱ(2)级;

  ——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评为Ⅱ(2)级;

  ——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评为Ⅱ(2)级。

  (5)风险控制 a) 风险控制策划原则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对于可接受风险(Ⅴ级风险),应维持管理,通过有效 措施保障其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对于不可接受风险(Ⅳ级及其以上级别风险), 应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即安全对策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最终使其变为可接 受风险。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对象是事 故隐患,重点是安全设施,不能以安全管理措施替代安全设施 b) 风险控制措施制定的基本要求 各单位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应从两方面制定,一是安全技术对策措施;二是安全管 理对策措施。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按下列等级顺序优先选择:直接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 措施、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和个体防护。具体应遵循先后顺序:消除、

  常用软件课程设计

   第十章 施工生产的预防、应急措施

  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的主要内容:一是单元的技术、布局、工艺、方式和设 施、设备、装置方面;二是单元配套和辅助工程方面;三是应急救援措施方面;

  四是职业健康方面;五是安全管理方面。

  4 风险信息更新 本企业应不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

  患。应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4.1 识别、评价的时机

  1)对于常规的活动每隔一年应组织一次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2)对于非常规性(如拆除、新改扩建设项目、检维修项目、开停车、较重 要的隐患治理项目和较重要的工艺变更、设备变更项目等)的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在此基础上编制安全生产方案,并经有 关领导严格审批。如果有发生严重事故可能的作业活动,还应制定应急措施、编 写应急预案,并且要在正式生产之前进行演练。

  3)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2)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4)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4.2 危害(风险)的更新按以下原则进行:

  1)各部门将更新的《LEC 评价法记录表》交所在部门领导审核后,交安全 生产部。安全生产部负责组织人员(或评价小组)在 15 个工作日内审核判定, 修改后发放至各相关部门。

  2)安全生产部保存危害更新所产生的记录。

  常用软件课程设计

  

篇二: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识别企业在乳胶基质和现场混装生产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害,确认风险

  等级,以便于确定防治对策,作为制定安全标准化目标的基础与依据,并进行有 效控制。

  2.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

  3.内容

  3.1 评价组织及职责 (1) 本企业成立风险评价小组 组长为本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安全生产部长,成员为相关部门负 责人和安全。

  (2)职责 组长: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审批《重大风险及 控制措施清单》。

  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风险评价工作。负责风险评价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 组织进行风险评价定期评审;

  成员:对各单位上报的《评价法》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确定企业的 重大危害和重大风险并编制《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和重大隐患项目治理方 案;负责相关方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2 风险管理 (1) 危害识别 1)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

  ①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时间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 ②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③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

  ④暴露于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⑤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 照明不

  1/7

   足等);

  ⑥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

  ⑦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⑧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

  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2)同时还应考虑:

  ①人员、原材料、机械设备与作业环境;

  ②直接与间接危险;

  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

  ④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

  (2)人的不安全行为:

  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能发生的行类别: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

  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11)不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

  (3)物的不安全状态:

  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

  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

  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2/7

   1)物质:火灾、爆炸性物质;毒性物质;

  2)物体: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 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4)有害作业环境:

  1)作业场所缺陷:间距不足;信号、标志没有或不当;物体堆放不当。

  2)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 低;湿度不当;外部噪声;风、雷电、洪水、野兽等自然危害。

  (5)安全管理缺陷:

  1)设计、 监测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纠正措施不当;

  2)人员控制管理缺陷:教育培训不足;雇用不当或缺乏检查 ;超负荷;禁 忌作业等;

  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缺陷;

  4)相关方管理缺陷。

  3.3 危害识别的范围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10)后期服务活动。

  3.4 危害识别的方法 评价法: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 的风险,公式为(其中生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即风险值;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 的可能性;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3/7

   3.5 危害识别的步骤 (1)安全办负责设计危害识别所用的《评价法分析记录表》表格,发至各 部门;

  (2)各部门负责组织人员,从本部门班组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识别出具 有或可能具有危害,填写《评价法分析记录表》、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批后,报送 安全生产部;

  (3)安全部对各部门识别出来的危害进行整理、汇总、分类,分类形式可 按不同的危害分类;

  (4)安全办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经风险评价小组讨论后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6 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范围 1)生产经营活动;

  2)生产装置;

  3)储存设施;

  4)检维修作业;

  5)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工程;

  6)拆迁工程;

  7)后期服务活动。

  (2)评价准则的依据 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2)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合同规定;

  5)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3)评价准则

  4/7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公

  式为(其中生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即风险值;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分值取值见表 1。

  序 号

  分值

  0.5

  0.2

  0.1

  分值

  0.5

  分值

  100

  40

  15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完全会被预料到 相当可能 不经常,但可能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E) 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在潜在危险环境 非常罕见地暴露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C)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财产损失 严重,严重伤害,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 重大,致残,或造成很小的财产损失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不利于基本的安全生产要求

  根据公式计算风险值 D,确定危险源风险级别的界限值和危险程度,风险评价

  

篇三: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R=LEC

  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识别企业在乳胶基质和现场混装生产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害,确认风险 等级,以便于确定防治对策,作为制定安全标准化目标的基础与依据,并进行有 效控制。

  2.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

  3.内容 3.1 评价组织及职责 (1) 本企业成立风险评价小组 组长为本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安全生产部长,成员为相关部门负 责人和安全。

  (2)职责 组长: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审批《重大风险及 控制措施清单》。

  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风险评价工作。负责风险评价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 组织进行风险评价定期评审;

  成员:对各单位上报的《LEC 评价法》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确定企 业的重大危害和重大风险并编制《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和重大隐患项目治 理方案;负责相关方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2 风险管理 (1) 危害识别 1)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

  ①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时间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 ②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③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

  ④暴露于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⑤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 照明不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R=LEC

  足等);

  ⑥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

  ⑦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⑧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

  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2)同时还应考虑:

  ①人员、原材料、机械设备与作业环境;

  ②直接与间接危险;

  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

  ④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

  (2)人的不安全行为:

  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能发生的行类别: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

  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11)不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

  (3)物的不安全状态:

  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

  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

  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R=LEC

  1)物质:火灾、爆炸性物质;毒性物质;

  2)物体: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 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4)有害作业环境:

  1)作业场所缺陷:间距不足;信号、标志没有或不当;物体堆放不当。

  2)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 低;湿度不当;外部噪声;风、雷电、洪水、野兽等自然危害。

  (5)安全管理缺陷:

  1)设计、 监测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纠正措施不当;

  2)人员控制管理缺陷:教育培训不足;雇用不当或缺乏检查 ;超负荷;禁 忌作业等;

  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缺陷;

  4)相关方管理缺陷。

  3.3 危害识别的范围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10)后期服务活动。

  3.4 危害识别的方法 LEC 评价法: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 LEC 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 源所带来的风险,公式为 D=LEC(其中 D-生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即风险值;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R=LEC

  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3.5 危害识别的步骤 (1)安全办负责设计危害识别所用的《LEC 评价法分析记录表》表格,发 至各部门;

  (2)各部门负责组织人员,从本部门班组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识别出具 有或可能具有危害,填写《LEC 评价法分析记录表》、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批后, 报送安全生产部;

  (3)安全部对各部门识别出来的危害进行整理、汇总、分类,分类形式可 按不同的危害分类;

  (4)安全办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经风险评价小组讨论后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6 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范围 1)生产经营活动;

  2)生产装置;

  3)储存设施;

  4)检维修作业;

  5)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工程;

  6)拆迁工程;

  7)后期服务活动。

  (2)评价准则的依据 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2)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合同规定;

  5)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R=LEC

  (3)评价准则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 LEC 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

  风险,公式为 D=LEC(其中 D-生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即风险值;L-发生事故

  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

  件的可能结果)

  分值取值见表 1。

  序 号

  分值

  0.5

  0.2

  0.1

  分值 10

  0.5

  分值 100

  40

  15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完全会被预料到 相当可能 不经常,但可能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E) 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在潜在危险环境 非常罕见地暴露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C)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财产损失 严重,严重伤害,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 重大,致残,或造成很小的财产损失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不利于基本的安全生产要求

  根据公式计算风险值 D,确定危险源风险级别的界限值和危险程度,风险

  评价结果分为Ⅰ~Ⅴ(或 1~5)从高至底五级,为风险控制策划提供依据。

  风险值见表 2。

  危险源风险等级 Ⅰ(或1) Ⅱ(或2) Ⅲ(或3) Ⅳ(或4)

  风险值(D) >320 160~320 70~160 20~70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R=LEC

  Ⅴ(或5)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4)定性评价 根据运行经历及现有的控制能力对作业活动区域内的设备设施、人员、生产 工艺、材料、能源、作业环境、管理情况及相关方等进行定性判断某种危险事件 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一旦危险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后果,并确定该危险源的风险级 别,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

  —— 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易发生较大事故的,评为Ⅰ (1)级;

  —— 符合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危险源,评为Ⅰ(1)级;

  —— 曾经发生过事故而至今未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评为Ⅰ(1)级;

  —— 上级或本单位最高管理层特别关注的风险或事故;评为Ⅰ(1)级;

  —— 紧急状态下的风险或事件,评为Ⅰ(1)级或Ⅱ(2)级;

  ——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评为Ⅱ(2)级;

  ——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评为Ⅱ(2)级。

  (5)风险控制

  a) 风险控制策划原则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对于可接受风险(Ⅴ级风险),应维持管理,通过有效 措施保障其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对于不可接受风险(Ⅳ级及其以上级别风险), 应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即安全对策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最终使其变为可接 受风险。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对象是事 故隐患,重点是安全设施,不能以安全管理措施替代安全设施

  b) 风险控制措施制定的基本要求 各单位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应从两方面制定,一是安全技术对策措施;二是安 全管理对策措施。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按下列等级顺序优先选择:直接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 技术措施、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和个体防护。具体应遵循先后顺序:

  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R=LEC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的主要内容:一是单元的技术、布局、工艺、方式 和设施、设备、装置方面;二是单元配套和辅助工程方面;三是应急救援措施方 面;四是职业健康方面;五是安全管理方面。

  4 风险信息更新 本企业应不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 患。应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4.1 识别、评价的时机 1)对于常规的活动每隔一年应组织一次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2)对于非常规性(如拆除、新改扩建设项目、检维修项目、开停车、较重 要的隐患治理项目和较重要的工艺变更、设备变更项目等)的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在此基础上编制安全生产方案,并经有 关领导严格审批。如果有发生严重事故可能的作业活动,还应制定应急措施、编 写应急预案,并且要在正式生产之前进行演练。

  3)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2)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4)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4.2 危害(风险)的更新按以下原则进行:

  1)各部门将更新的《LEC 评价法记录表》交所在部门领导审核后,交安全 生产部。安全生产部负责组织人员(或评价小组)在 15 个工作日内审核判定, 修改后发放至各相关部门。

  2)安全生产部保存危害更新所产生的记录。

  

篇四: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8A Unit2 School life 单元测试卷

  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识别企业在乳胶基质和现场混装生产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害,确认风险等级,以便于确定 防治对策,作为制定安全标准化目标的基础与依据,并进行有效控制。

  2.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

  3.内容 3.1 评价组织及职责 (1) 本企业成立风险评价小组

  组长为本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安全生产部长,成员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安全。

  (2)职责

  组长: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审批《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风险评价工作。负责风险评价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组织进行风险评价 定期评审;

  成员:对各单位上报的《LEC 评价法》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确定企业的重大危害和 重大风险并编制《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和重大隐患项目治理方案;负责相关方风险评价和风 险控制。

  3.2 风险管理 (1) 危害识别 1)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

  ①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时间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 ②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③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

  ④暴露于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D1

   8A Unit2 School life 单元测试卷

  ⑤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 照明不足等);

  ⑥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

  ⑦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⑧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声、渣、废物等污 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2)同时还应考虑:

  ①人员、原材料、机械设备与作业环境;

  ②直接与间接危险;

  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

  ④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

  (2)人的不安全行为:

  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能发生的行类别: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

  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11)不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

  12)不安全装束。

  D2

   8A Unit2 School life 单元测试卷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

  (3)物的不安全状态:

  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 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1)物质:火灾、爆炸性物质;毒性物质;

  2)物体: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 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4)有害作业环境:

  1)作业场所缺陷:间距不足;信号、标志没有或不当;物体堆放不当。

  2)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外 部噪声;风、雷电、洪水、野兽等自然危害。

  (5)安全管理缺陷:

  1)设计、 监测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纠正措施不当;

  2)人员控制管理缺陷:教育培训不足;雇用不当或缺乏检查 ;超负荷;禁忌作业等;

  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缺陷;

  4)相关方管理缺陷。

  3.3 危害识别的范围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10)后期服务活动。

  D3

   8A Unit2 School life 单元测试卷

  3.4 危害识别的方法 LEC 评价法: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 LEC 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 险,公式为 D=LEC(其中 D-生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即风险值;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 性;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3.5 危害识别的步骤

  (1)安全办负责设计危害识别所用的《LEC 评价法分析记录表》表格,发至各部门;

  (2)各部门负责组织人员,从本部门班组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识别出具有或可能具有危害, 填写《LEC 评价法分析记录表》、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批后,报送安全生产部;

  (3)安全部对各部门识别出来的危害进行整理、汇总、分类,分类形式可按不同的危害分类;

  (4)安全办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经风险评价小组讨论后制定相应的控制措 施。

  3.6 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范围 1)生产经营活动;

  2)生产装置;

  3)储存设施;

  4)检维修作业;

  5)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工程;

  6)拆迁工程;

  7)后期服务活动。

  (2)评价准则的依据 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2)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合同规定;

  5)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3)评价准则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 LEC 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公式为 D=LEC(其中 D-生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即风险值;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人 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分值取值见表 1。

  序

  分

  号

  值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D4

   10

  0.5

  0.2

  0.1 分 值 10

  6 2

  0.5 分 值 100

  40

  15

  8A Unit2 School life 单元测试卷

  完全会被预料到 相当可能 不经常,但可能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E) 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在潜在危险环境 非常罕见地暴露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C)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财产损失 严重,严重伤害,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 重大,致残,或造成很小的财产损失

  D5

   8A Unit2 School life 单元测试卷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不利于基本的安全生产要求

  根据公式计算风险值 D,确定危险源风险级别的界限值和危险程度,风险评价结果分为Ⅰ~ Ⅴ(或 1~5)从高至底五级,为风险控制策划提供依据。

  风险值见表 2。

  危险源风险等级

  风险值(D) 危险程度

  Ⅰ(或1)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Ⅱ(或2)

  160 ~ 320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Ⅲ(或3)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Ⅳ(或4)

  20~70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Ⅴ(或5)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4)定性评价 根据运行经历及现有的控制能力对作业活动区域内的设备设施、人员、生产工艺、材料、能源、 作业环境、管理情况及相关方等进行定性判断某种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一旦危险事件发生后 所带来的后果,并确定该危险源的风险级别,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

  —— 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易发生较大事故的,评为Ⅰ(1)级;

  —— 符合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危险源,评为Ⅰ(1)级;

  —— 曾经发生过事故而至今未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评为Ⅰ(1)级;

  —— 上级或本单位最高管理层特别关注的风险或事故;评为Ⅰ(1)级;

  —— 紧急状态下的风险或事件,评为Ⅰ(1)级或Ⅱ(2)级;

  ——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评为Ⅱ(2)级;

  ——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评为Ⅱ(2)级。

  (5)风险控制

  a) 风险控制策划原则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对于可接受风险(Ⅴ级风险),应维持管理,通过有效措施保障其处于有

  效控制状态;对于不可接受风险(Ⅳ级及其以上级别风险),应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即安全对策措

  施),消除或降低风险,最终使其变为可接受风险。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和经济合理性,对象是事故隐患,重点是安全设施,不能以安全管理措施替代安全设施

  D6

   8A Unit2 School life 单元测试卷

  b) 风险控制措施制定的基本要求 各单位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应从两方面制定,一是安全技术对策措施;二是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按下列等级顺序优先选择:直接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指示性 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和个体防护。具体应遵循先后顺序: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 告。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的主要内容:一是单元的技术、布局、工艺、方式和设施、设备、装 置方面;二是单元配套和辅助工程方面;三是应急救援措施方面;四是职业健康方面;五是安全管 理方面。

  4 风险信息更新 本企业应不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应定期评审或检 查风险控制结果。

  4.1 识别、评价的时机 1)对于常规的活动每隔一年应组织一次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2)对于非常规性(如拆除、新改扩建设项目、检维修项目、开停车、较重要的隐患治理项目 和较重要的工艺变更、设备变更项目等)的危险性较大的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危害识别风险 评价,在此基础上编制安全生产方案,并经有关领导严格审批。如果有发生严重事故可能的作业活 动,还应制定应急措施、编写应急预案,并且要在正式生产之前进行演练。

  3)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2)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4)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4.2 危害(风险)的更新按以下原则进行:

  D7

   8A Unit2 School life 单元测试卷

  1)各部门将更新的《LEC 评价法记录表》交所在部门领导审核后,交安全生产部。安全生 产部负责组织人员(或评价小组)在 15 个工作日内审核判定,修改后发放至各相关部门。

  2)安全生产部保存危害更新所产生的记录。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D8

  

篇五: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识别企业在乳胶基质和现场混装生产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害,确认风 险等级,以便于确定防治对策,作为制定安全标准化目标的基础与依据,并进行 有效控制。

  2.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

  3.内容 3.1 评价组织及职责 (1) 本企业成立风险评价小组 组长为本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安全生产部长,成员为相关部门 负责人和安全。

  (2)职责 组长: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审批《重大风险 及控制措施清单》。

  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风险评价工作。负责风险评价管理的具体工作;负 责组织进行风险评价定期评审;

  成员:对各单位上报的《LEC 评价法》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确定 企业的重大危害和重大风险并编制《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和重大隐患项目 治理方案;负责相关方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2 风险管理 (1) 危害识别 1)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

  ①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时间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 ②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③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

  ④暴露于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⑤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 照明 不足等);

  ⑥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

  ⑦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⑧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 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2)同时还应考虑:

  ①人员、原材料、机械设备与作业环境;

  ②直接与间接危险;

  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

  ④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

  (2)人的不安全行为:

  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能发生的行类别: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

  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11)不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

  (3)物的不安全状态:

  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 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 陷;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1)物质:火灾、爆炸性物质;毒性物质;

  2)物体: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 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4)有害作业环境:

  1)作业场所缺陷:间距不足;信号、标志没有或不当;物体堆放不当。

  2)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 过低;湿度不当;外部噪声;风、雷电、洪水、野兽等自然危害。

  (5)安全管理缺陷:

  1)设计、 监测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纠正措施不当;

  2)人员控制管理缺陷:教育培训不足;雇用不当或缺乏检查 ;超负荷;

  禁忌作业等;

  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缺陷;

  4)相关方管理缺陷。

  3.3 危害识别的范围 (((123)))规常事划规故、和及设异潜计常在和活的建动紧设;急、情投况产;、运行等阶段;

  (((456)))所原作有材业进料场入、所作产的业品设场的施所运、的输设人和备员使、的用车活过辆动程、;;安全防护用品;

  (((789)))人丢气为弃候因、、素废地,弃震包、及括拆其违除他反与自安处然全置灾操;害作等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LE.4C10危评)害价后识法期别:服的采务方用活法作动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 LEC 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 险L或-发源危生所险事带事故来件或的的危风可险险能事,结件公果的式)。可为能D性=LE;C(E-人其体中暴D露-生于产危作险业环条境件中的的危频险率性;,C即-发风生险事值故;

  3.5 危害识别的步骤 (1)安全办负责设计危害识别所用的《LEC 评价法分析记录表》表格, 发至各部门;

  (2)各部门负责组织人员,从本部门班组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识别出

   具报有送或安可全能生具产有部危;害,填写《LEC 评价法分析记录表》、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批后, (3)安全部对各部门识别出来的危害进行整理、汇总、分类,分类形式

  可按不同的危害分类;

  后制定(相4应)的安控全制办措组施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经风险评价小组讨论

  3(1.)61)生风风产险险经评评营价价活范动围;

  234)))生储检产存维装设修置施作;;业;

  567)))新拆后改迁期扩工服建程务和;活技动术。改造项目工程;

  12())2有行)关业评安的价全设准法计则律规的、范依法、据规技要术求标;准;

  345)))企合企业同业的规的安定安全;全管生理产标方准针、和技目术标标等准。;

  的风险(采,3用公)作式评业为价条D准件=则LE危C险(性其评中价D法-生,产即作L业EC条法件,的定危量险计性算,每即一风种险危值险;源L-所发带生来事 故事件或的危可险能事结件果的)可能性;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危险

  分值取值见表 1。

  序分 号值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完全会被预料到

  相当可能

  不经常,但可能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0.5

  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上不可能

  分 值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E)

  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在潜在危险环境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分 值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C)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40 15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财产损失

  严重,严重伤害,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

  重大,致残,或造成很小的财产损失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不利于基本的安全生产要求

  根据公式计算风险值 D,确定危险源风险级别的界限值和危险程度,风

   险评价结果分为Ⅰ~Ⅴ(或 风险值见表 2。

  1~5)从高至底五级,为风险控制策划提供依据。

  危险源风险等

  风险值

  级

  (D)

  危险程度

  Ⅰ(或1)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Ⅱ(或2)

  160~320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Ⅲ(或3)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Ⅳ(或4)

  20~70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Ⅴ(或5)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根据4)运定行性经评历价及现有的控制能力对作业活动区域内的设备设施、人员、生

  产工艺、材料、能源、作业环境、管理情况及相关方等进行定性判断某种危险事

  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一旦危险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后果,并确定该危险源的风险

  级别,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

  —— 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易发生较大事故的,评

  为Ⅰ(1—)—级符;合 级;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危险源,评为Ⅰ(1)

  —— —— ——

  曾上紧经级急发或状生本态过单下事位的故最风而高险至管或今理事未层件采特,取别评纠关为正注Ⅰ和的(预风1)防险级措或或事施Ⅱ故的(;,2评评)为为级ⅠⅠ;((11))级级;;

  级。

  —— ——

  相直关接方观有察合到理可抱能怨导或致要危求险的的,错评误为,且Ⅱ无(适2)当级控;制措施的,评为Ⅱ(2)

  (5)a)风险风控险制控制策划原则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对于可接受风险(Ⅴ级风险),应维持管理,通过有

  效措施保障其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对于不可接受风险(Ⅳ级及其以上级别风险),

  应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即安全对策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最终使其变为可接

  受风险。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对象是事

  故隐患,重点是安全设施,不能以安全管理措施替代安全设施

  b) 风险控制措施制定的基本要求

  各单位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应从两方面制定,一是安全技术对策措施;二是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按下列等级顺序优先选择:直接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

  全技术措施、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和个体防护。具体应遵循先后顺序:

  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的主要内容:一是单元的技术、布局、工艺、方

  式和设施、设备、装置方面;二是单元配套和辅助工程方面;三是应急救援措施

  方面;四是职业健康方面;五是安全管理方面。

  4 风险信息更新 本企业应不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

  患。应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4.1 识别、评价的时机 1)对于常规的活动每隔一年应组织一次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2)对于非常规性(如拆除、新改扩建设项目、检维修项目、开停车、较 重要的隐患治理项目和较重要的工艺变更、设备变更项目等)的危险性较大的活

   动,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在此基础上编制安全生产方案,并 经有关领导严格审批。如果有发生严重事故可能的作业活动,还应制定应急措施、 编写应急预案,并且要在正式生产之前进行演练。

  3)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2)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4)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4.2 危害(风险)的更新按以下原则进行:

  1)各部门将更新的《LEC 评价法记录表》交所在部门领导审核后,交安 全生产部。安全生产部负责组织人员(或评价小组)在 15 个工作日内审核判定, 修改后发放至各相关部门。

  2)安全生产部保存危害更新所产生的记录。

  

篇六: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强化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进而 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消除、减少和控制,应制定规范的安全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安全风险评 估管理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篇 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风险 管理,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承受度和风险应对策略,根据有 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的有关规定,结 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风险是指公司经营活动中与公司实 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包括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 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本制度所称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基于事实的信息进行 分析,就如何处理特定风险以及如何选择风险应对策略进行 科学决策。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三条 各部门为公司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责任机构, 具体职责:

  (一)对公司经营活动中的风险进行识别;

  1 / 16

   (二) 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辨识评估出风险等级并 将中、高风险以书面形式上报公司管理层,上报内容应包括:

  风险发生地、发生原因、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拟采取的 应对措施等。

  (三) 执行审批后的风险应对预案,并及时反馈风险的 应对、解决结果;

  (四) 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监控,发生变化时重新评估, 并根据新辨识评估的风险等级进行相应的处理;

  (五) 年中、年度对风险评估管理工作进行总结

  第四条 公司企划部门为公司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组织 机构,具体职责:

  (一)负责制定公司的风险评估方案; (二)负责组建风险评估工作小组; (三)负责审核风险清单、应对预案; (四)拟定公司风险评估报告,上报公司管理层。

  (五)负责建立经营环境监控体系,切实监控并记录内、 外部经营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以修正风险识别与评估。

  (六)负责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求各具体部门定期 提供数据,进行指标分析;对于超过风险预警值的指标,应 确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第五条 财务部门的风险评估 (一)负责建立流程识别和应对会计法规、准则、制度的

  2 / 16

   变化,评估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二)负责建立沟通渠道和流程参与公司业务操作流程

  的变化,评估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第六条 公司管理层主要职责为:

  (一)审定公司各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职责; (二)批准风险应对预案; (三)研究、确定公司重大风险事项及应对预案; (四)审定内部审计部门提交的公司风险管理方面的报

  告,并报董事会审议。

  第七条 董事会负责审议公司管理层提交的公司风险评

  估报告报告,批准风险管理其他重大事项。

  第三章 风险评估的频率 第八条 风险评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根据实际需要

  增加评估的频率。

  第九条 当出现下述情况时,应考虑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一)企业经营模式发生重大变动; (二)企业所使用的信息技术发生重大变动; (三)关键人员变动; (四)企业所适用的会计准则发生重大变动; (五)购并的发生、金融工具的使用等等涉及到复杂的会

  计处理要求的事项发生; (六)其他。

  3 / 16

   第四章 控制目标的设定和传达 第十条 企业董事会应当按照战略目标,设定相关的经 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与资产安全完整目标, 并根据设定的目标合理确定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 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第十一条 公司董事会应定期更新和修正公司的战略目 标、经营目标、风险管理目标; 第十二条 公司管理层应向各部门清晰传达了公司的战 略目标、经营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如通过工作准备会等), 并进行目标分解。

  第十三条 公司企划部负责风险评估方案的制订,风险 评估方案须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批后执行,风险评估工作 由企划部组建风险评估小组负责风险评估的具体工作。

  第五章 风险识别 第十四条 公司各部门应当根据风险评估方案的要求, 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 险评估,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 险。

  第十五条 公司各部门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可以采取座 谈讨论、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咨询专业机构意见等方法识 别相关的风险因素,特别应注意总结、吸取企业过去的经验 教训和同行业的经验教训,加强对高危性、多发性风险因素

  4 / 16

   的关注。

  第十六条 各部门及子公司应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

  本公司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外部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 未来预测。风险信息的收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战略风险方面,收集国内外企业战略风险失控导致企 业蒙受损失的案例,重点收集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 运行情况、行业状况,国内外产业政策、项目工程市场需求 与供给状况等与战略有关的信息;

  2.财务风险方面,收集国内外企业财务风险失控导致危 机的案例,重点收集企业财务报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 偿债能力、现金流量、成本核算、资金结算等方面的信息;

  3.市场风险方面,收集国内外企业忽视市场风险、缺乏 应对措施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重点收集主要客户资信、 竞争对手等方面的信息;

  4.运营风险方面,收集国内外企业忽视运营风险、缺乏 应对措施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重点收集与企业治理、 投资决策、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信息;

  5.法律风险方面,收集国内外企业忽视法律法规风险、 缺乏应对措施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重点收集国内外法 律法规和政策、以往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竞争对手的知识产 权等方面的信息。

  第十七条 公司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5 / 16

   1.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 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2.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 素。

  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4.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5.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6.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第十八条 公司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 给等经济因素。

  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 行为等社会因素。

  4.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5.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6.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第六章 风险分析 第十九条 公司各部门应当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因素,从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企业应当 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别确定科学合理的定性、 定量分析标准。具体如下:

  6 / 16

   表一: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依据风险的 重要性水平,运用专业判断,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 其对企业影响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排序,确定应当重点关注 的重要风险。

  第七章 风险汇总及应对预案 第二十一条 企业各部门应当根据风险分析情况,结合 风险成因、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 受风险水平,确定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主要包括风 险回避、风险承担、风险管理和风险分担经营。

  第二十二条 公司各部门应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编制风 险清单,并制订相应的应对预案,风险清单、应对预案须报 公司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审核后,报总经理办公会审批。

  第八章 风险评估报告及执行 第二十三条 公司风险评估工作小组负责编制风险评估 报告,风险评估报告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核后,报公司董 事会审议。

  第二十四条 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风险评 估的范围;2、风险评估的方法;3、风险清单;4、风险应对预 案; 第二十五条 各部门应根据董事会批准的风险评估报告 进行实施,对风险应对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及

  7 / 16

   时反馈风险应对、解决的执行情况。

  第二十六条 内部审计部门(或协同风险管理部门或小

  组)负责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具体部门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 整改情况,形成检查记录。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如与国家日后颁布的法律、法规或 经合法程序修改后的公司章程相抵触时,按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并及时修订本制度,报董事会 审议通过。

  第二十八条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制度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实施。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篇 2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强 化对生产系统和作业活动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源及其风险进 行辨识和评估,进而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消除、减少和控制, 从而实现人、机、环、管最佳匹配,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 为构建“四化五型大神东”、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奠定基础,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心成立安全风险评估领导机构,并针对不同 工作任务下设专门风险评估小组,小组成员应由熟悉风险评 估基本方法的不同层次的人员组成。

  第三条 危险源辨识原则上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或事故

  8 / 16

   树分析法,并针对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

  第四条 风险评估原则上应采用矩阵法进行评估,评估

  结果应按照特大、重大、中等、一般、低五个级别进行分类。

  第五条 在组织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估前,应对参

  与辨识、评估的人员进行专题培训。

  第六条 辨识和评估时,应组织基层一线员工、班组长、

  区队长、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对生产系统和作业活动过程中 的危险源进行认真细致地辨识和评估,根据不同等级风险应 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第七条 当系统、工艺、设备、作业环境发生改变时, 应及时组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第八条 当出现紧急情况或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进行危 险源再辨识和风险再评估。

  第九条 每班工作前,跟班安检员、管理人员和班组长 要组织当班人员对本班工作任务进行认真分析和风险评估, 对关键环节必须明确具体的管控措施。

  第十条 每年对全员至少要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及风险 评估的系统性培训。

  第十一条 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结果,中心应按 公司要求统一制作岗位主要危险源辨识卡。

  第十二条 员工应随身携带岗位主要危险源辨识卡,并 对其内容做到应知应会,且操作规范。

  9 / 16

   第十三条 通过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检查、统计和分析, 持续改进岗位规范、管控标准和管控措施。

  第十四条 安全管理办公室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危险源辨 识、风险评估和员工持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本办法的修订权、解释权归神东煤炭集团公 司生产服务中心。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篇 3 第一条为规范食品安全 风险评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主要 内容) 本规定适 用于国务 院食品安全 监管 部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 构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原则、范围、程序和结果处理等 工作。

  第三条 (职责 职能) 国务院卫 生行政部 门负责组织 食品 安全风险评估,组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下 达风险评估任务,并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依法 采取相应的监测、检测、通报和监督措施。

  国务院有关部门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食品安 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要求提 供有关信息和资料。

  第四条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以监测信息和科学数据以及

  10 / 16

   其 他有关信息为基础,遵循科学、透明和 个案处 理的原 则。

  第五条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依据本规定

  和章程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委托有关技术机构具体承担相关 科学数据、技术信息、检验结果的收集、处理、分析等任务。

  风险评估经费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第六条 (独立 性)国 家食品安 全风险评 估专家委员 会以 及承担风险评估任务的机构应独立开展风险评估,保证风险 评估结果的科学、客观和公正。

  第七条 (评估 范围) 以下情形 经国务院 卫生行政部 门审 核同意后下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任务。

  (一)为制定或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的; (二)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 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在组织进行检验后认为需要进行食品安 全风险评估的; (三)国务院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 议并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的; (四)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认为需 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国务院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以下方面的需要,可以提出风险 评估的建议,并同时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

  11 / 16

   (一)发现某一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 产品可能存在安全性隐患的;

  (二)因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对某一食品或食品危害因素 进行重新评估的;

  (三)为确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的 需要的。

  第九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风 险评估建议应提供《风险评估项目建议书》,并尽可能提供 相关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科学数据以及其他有关信息。

  第十条 (与食 用农产品 风险评估关 系) 根据法律法 规的 规定,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已有的食用农产品质 量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等相关资料,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通报。

  第十一条(不予评估的情形)对于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国 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提出意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可以作出不予评估的决定:

  (一)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存在违法行为,通过依法采取控 制措施可以解决的;

  (二)对于食品安全风险较低或者可以通过简单的风险 管理措施解决的而缺乏评估必要性的;

  (三)国际已有风险评估结论且适于我国膳食暴露模式 的;

  12 / 16

   上述情形在发现有新的科学数据和有关信息证明仍有 必要开展风险评估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重新做出风险 评估的决定。

  第十二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规定第七条、第 八条的规定,确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计划和优先评估项 目。

  第十三 条(任 务说明 )国务院 卫生行政 部门下达食 品安 全风险评估任务时,应向提出风险评估建议的部门收集以下 信息:

  (一)危害的性质、涉及的食品种类、食品数量和分布范 围;

  (二)危害进入食品的途径和含量; (三)危害可能引起的健康危害; (四)危害涉及的人群和数量; (五)国内外现有的监督管理措施; (六)其它与风险评估相关的信息。

  第十四条(任务下达)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以《风险评估 任务书》的形式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下达风 险评估任务。《风险评估任务书》应包括风险评估的目的、 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结果产出形式等内容。

  第十五 条(制 定评估方 案)国 家食品安 全风险评估 专家 委员会应根据评估任务提出风险评估实施方案,报国务院卫

  13 / 16

   生行政部门备案。

  对于需要进一步补充信息的,可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提出数据和信息采集方案的建议。

  第十六 条(实 施评估 )国家食 品安全风 险评估专家 委员

  会按照评估方案,遵循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 和风险特征描述的结构化程序开展风险评估。

  第十七条(风险交流)风险评估过程中,受委托承担风险 评估具体任务的风险评估机构应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 估专家委员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需要,及时提交工作 进展情况的报告

  对于风险评估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补充数据才能进行的,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应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 门做出报告和工作建议。

  第十八 条(评 估结果 )风险评 估机构应 当在国家食 品安 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要求的时限内提交风险评估结果,经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审议通过后上报国务院 卫生行政部门。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和有关风险评估机 构应对风险评估结果和报告负责。

  第十九条(应急评估)发生下列情形,国务院卫生行政部 门可以要求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立即研究分 析,对需要开展风险评估的事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

  14 / 16

   家委员会应当立即成立临时工作组,制定应急评估方案。

  (一)处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需要的; (二)公众高度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尽快解答的; (三)国务院有关部门监督管理工作需要并提出应急评

  估建议的; (四)处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国际贸易争端需要的; (五)其它需要通过风险评估解决的食品安全事件。

  第二十 条(进 行评估 )临时工 作组按照 应急评估程 序和

  应急评估方案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 出风险评估结果报告。

  第二十一条 (公布结果)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 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风险评估结果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负 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用语定义如下: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指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 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 行的科学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 风险特征描述等。

  危害:指食品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 化学或物理因素或食品存在状况。

  危害识别:指对食品中可能产生不良健康影响的某种危

  15 / 16

   害的定性描述。

  危害特征描述:指定性或定量分析危害的量效反应关系

  或危害作用机理。

  暴露评估:不同人群摄入某种危害的 定性或 定量分 析。

  风险特征描述:根据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和暴露评

  估的结果,综合分析该危害产生不良健康影响的严重性和可 能性。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6 / 16

  

篇七: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XXX(深圳)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

  2021-02-10

  页数 1/9 生效版本:

  C0

  NO 制/修订日期 1 2013-03-01 2 2021-02-10

  文件制修订记录

  修订编号 -

  2021/2/10 新版全面升级

  制/修订内容 新制订

  版本 页次 A0 C0

  核准

  审核

  制订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XXX(深圳)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

  2021-02-10

  页数 2/9 生效版本:

  C0

  1.0 目的 为了充分识别本公司的危险源,评价其风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源,从而进 行有效控制,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公司及员工生产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 度。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活动和经营范围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核销 及其监督管理。

  3.0 职责 3.1 安全办公室 3.1.1 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对风险进行评价。

  3.1.2 负责组织制定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3.1.3 负责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和培训教育。

  3.1.4 负责对重大危险源按规定申请备案。

  3.2 相关部门 3.2.1 配合安全办公室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对风险进行评价。

  3.2.2 负责组织实施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4.0 主要内容 4.1 危险源辨识 4.1.1 辨识危险源以公司所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为 依据。

  4.1.2 辨识危险源的考虑应包括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四种类型。

  三种状态是指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

  三种时态是指过去、现在、将来;

  四种类型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4.1.3 危险源的识别以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看相关记录的方法进行,各部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XXX(深圳)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

  2021-02-10

  页数 3/9 生效版本:

  C0

  门负责本部门危险源识别。

  4.2 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4.2.1 安全办公室组织各有关部门对危险源风险进行评价。

  4.2.2 在风险评价工作中,要确定出组织的风险级别,必须先定量计算每一种 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

  4.2.3 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

  D=L×E×C D:表示风险值,风险值 D 越大,事件越严重 L: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表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表示事故产生的后果 其中 L、E、C、取值规定如下:

  ★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分数值 10 6 3 1 0.5 0.2 0.1

  ★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事故发生可能性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分数值

  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暴露一次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分值为 10,而非常罕见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XXX(深圳)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

  2021-02-10

  页数 4/9 生效版本:

  C0

  分值为 0.5,其它情况对应表中取值。

  ★ C(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

  后

  果

  100

  特大伤亡事故,死亡 3 人以上

  40

  重大伤亡事故,死亡 1-2 人

  15

  重伤(指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 105 日的失能伤害)

  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 105 日的失能伤害)

  引人注目,需要就医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可自行处理

  因为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取值范围也很大,为

  1-100。

  ★ D(危险等级划分):

  D值

  风险级别

  >320

  1级

  160~320

  2级

  70~160

  3级

  20~70

  4级

  <20

  5级

  4.2.4 危险源等级确定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重大危险源

  一般危险源 可接受危险源

  4.2.4.1 将风险级别为 5 级的危险源定为可接受危险源.

  4.2.4.2 将风险级别为 4 级的危险源定为一般危险源.

  4.2.4.3 将风险级别为 1 级、2 级、3 级的危险源定为重大危险源。对下列四种

  危险源可直接定为重大危险源:

  1) 不符合安全法律法规、标准的;

  2)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3) 曾发生过事故,现场没有合理控制措施的;

  4)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隐患,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XXX(深圳)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

  2021-02-10

  页数 5/9 生效版本:

  C0

  4.2.5 安全办公室应将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结果记录在《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 价表》中。

  4.2.6 安全办公室应按风险等级优先顺序将危险源分别登记在《重大危险源清 单》和《一般危险源清单》中。

  4.3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4.3.1 安全办公室将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场所划分为不同的 单元,按照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对本公司的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 用装置、设施或者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 于或超过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 即被定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4.3.2 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 种情况: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 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 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q2/Q2+…+qn/Qn≧1………………………(1) 式中:

  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4.3.3 对于已确定为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安全办公室应将其记录在《危 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识别表》中。

  4.4 危险源控制原则 4.4.1 对于重大危险源,公司应组织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

  1)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和实施计划。

  

篇八: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榆林市金利源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2012 年 月 日发布 榆林市金利源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

  2012 年 月

  日实施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安全风险评估是目前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手 段,它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学等理论方法,对企业整体或某项 工作任务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可能构成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 量分析,进而采取措施,实现安全风险的“可控、能控、在 控” 。

  第二条 安全风险评估侧重于评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的危险程度和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有多大,从而实施危害监控 和预防,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达到预防事故的目 的。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府谷清水川低热值燃料资源综 合利用电厂项目 2×300MW 级机组工程基建安全与文明施工 管理工作。

  第二章

  职责权限

  第四条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作业地点危 险评估,做到超前预控。

  第五条若有违反造成不良后果,公司将按照有关规定进 行考核。

  第三章

  管理内容

  第五条 施工单位所有施工活动都必须有安全施工措 施。

  凡重大施工项目和重要施工项目、 危险及特殊作业项目、 恶劣气候及恶劣条件下的施工作业项目,以及涉及人身安全 和设备安全运行的其他施工项目,必须编制合有安全施工术

   措施的施工方案,并对施工方案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第六条 施工方案安全风险等级根据预计的事故的可 能性和严重程度来划分,见表一、表二。

  表一 事故严 事故结果 重等级 人员轻伤事故 施工机械一般损伤 轻微 设备故障 周边其他设施损坏 1 0 万元以上 劳动部(60) 中劳护久字第 56 号文 人员重伤事故 《关于重伤事故范围 一般 施工机械严重损坏 设备事故 周边其他设施损坏 ,损失重大 人员死亡事故 施工机械重大损坏 设备事故 严重 周边其他设施损坏,损失重大 严重影响施工现场安全稳定 部分施工区域工作瘫 痪 50 万元以上 的意见》 参考标准 事故严重程度评估表

   表二 事故 的可能性 事故的严重性 轻微 一般 严重 注:

  级—可忽略风险 1

  风险等级评估表

  极不可能

  不可能

  可能

  1级 2级 3级

  2级 3级 4级

  3级 4级 5级

  2 级—可容许风险

  3 级—中度风险 4 级—

  重大风险 5 级—不可接受风险

  第七条

  施工单位对施工方案及其安全风险评估

  (一)施工方案编制前必须识别现场危险源、施工项目涉 及的施工项目安全的需求、工期要求。现场危险源的识别:

  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二)施工方案选择应综合考虑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资 源能力水平和相关方对安全施工的需求和工程建设目标要 求。

  (三)施工方案编制必须识别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可能对 施工人员、运行设备安全稳定增加的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 控制措施或应急措施。

  (四)在审批施工方案时, 应把满足人身、 设备安全稳定、 各方需求均衡的方案作为优先方案。

   (五)施工方案的危险等级水平评定为(重大危险)及以 上时,应重新选择和评估新的施工方案,如确没有更安全的 施工方案, 经监理审查后, 分别报请相关管理部门协调解决。

  第八条 审查。

  (一)监理单位应对所有的施工方案及其安全风险评估 报告进行审查,重点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及安全风险评 估报告的合理性、完整性和客观性。

  (二)监理单位应对重要项目安全施工技术措施,从“人 (施工单位资质、特殊工种人员上岗证、施工人员熟练技能、 精神状态等)、 机(机械设备、 电源设备等完好率、 可靠度等)、 料(供货商资质、原材料出厂合格证、进场复测报告等)、法 (施工方案、工艺、作业指导书、规章制度、安全措施、流 程等)、环(地质、气候、雨季、冬季、夜间施工、周围不安 全因素等)”(4MlE)五个方面评估。

  (三)经监理单位审查后的施工方案及其安全风险评估 报告,凡涉及运行安全的,施工单位必须报送公司主管部门 备案,需有关部门协调的还要进行协调,其中安全风险等级 4 级(重大风险)5 级(不可接受风险)的,施工单位还必须报 请监理单位和公司相关部门审查和批准方可施工;对不涉及 运行安全的,经监理审批后报送公司相关部门备案。

  第九条 公司、监理对施工方案及其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监理单位对施工方案及其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审批。

  (一)公司组织监理、施工等有关部门对涉及人身安全、 设备安全和设备运行安全的施工方案及其安全风险评估告 进行审查。(或由监理组织,协调意见后监理批准。) (二)根据工程特点(工程项目的物点、性能、工程进行 的条件、内外环境等),对安全风险项目进行定性分析确定, 找出施工实施中有可能对人身及运行安全影响最大的风险 项目,对其发生的后果进行定性分析。

  (三)以确保人身、设备、运行安全为前提,进行风险成 本及风险处理成本评价, 确立是否可以接受风险, 进行权衡。

  (四)施工方案的安全风险等级评定为 5 级(不可接受风 险)的,公司报请上级府能公司相关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 审查和批准。

  第十条 规避安全风险,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一)对严重危害人身、设备及运行安全的方案,予以否 决,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另行编制新的方案,重新报审。

  (二)各施工单位提供充分条件,制订相应的预案,降低 安全风险等级至 3 级及以下后再批准方案实施。

  第十一条 安全风险管理方法

  (一)施工单位负责编制各类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评估 施工方案的安全风险等级,提出处理措施。

  (二)监理单位负责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及安全风险

   评估报告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

  (三)公司负责对已经监理单位审查的涉及运行安全的 施工方案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审查或批 准,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或者通知有关部门,监理单位 组织方案审查会,经各方通过的方案,由监理批准实施。) 对不涉及运行安全的施工方案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经监单 位审查后,报公司备案。

  (四)公司对严重影响安全稳定运行或安全风险等级评 为 5 级的施工方案报上级单位及主管领导批准。为最终批准 的施工方案所需的资源提供支持和配合。

  (五)安全风险实行分级管理原则:

  上级监督下级、 公司、 监理监督施工项目部、 施工项目部监督施工队、 专业工区(班 组)和分包单位,确保基建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制度由榆林市金利源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推荐访问: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

版权所有:五德范文网 201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五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五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9007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