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德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全媒体时代高校文化宣传教育建设研究

2023全媒体时代高校文化宣传教育建设研究

时间:2022-10-23 14:55:02 公文范文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全媒体时代高校文化宣传教育建设研究,供大家参考。

2023全媒体时代高校文化宣传教育建设研究

 

 全媒体时代高校文化宣传教育建设研究

 在全媒體时代背景下,高校师生能够更加方便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宣传教育建设当中,其对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有重要的作用。[1]为加强高校文化宣传教育建设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本文从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多元校园媒体文化宣传、多方式混合授课课程革新 3 个方面阐述了有关方法。

 1 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举办 在全媒体时代,纸质媒体、电视广播媒体、手机移动媒体、互联网媒体等成为校园文化活动举办的重要载体。在纸质媒体上,通过横幅、宣传单、海报等方式进行活动的宣传;在电视广播媒体上,通过校园广播台、地方电视台、校园卫视等媒体进行活动内容的展示和宣传;在手机移动媒体上,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端获取最新的活动消息,甚至在手机移动端参与活动;在互联网媒体上,几乎可以实现校园活动全过程的运作。学生是各类校园活动参与的主体,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是广泛参与还是消极等待,与校园文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联系。[2] 以西北工业大学连续举办三年的“柿子采摘节”为例,古人常常利用柿子来抒发自己的秋思之情,而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教学区的 43 颗柿子树也承载着学生们的成长回忆。早在四五十年前,那些柿子树就见证了一代又一代西北工业大学学子的来来往往,也蕴含着“公诚勇毅”的校训文化精神。“柿子采摘节”则是西北工业大学充分利用校园特色资源,充实师生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形式,激发师生们的劳动精神和爱党爱国爱校热情的重要校园文化活动。各类媒体也在这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载体作用,大型的纸质背景板用于宣传活动的举办时间、举办地点、主办方和承办方,校园影像传媒部门用摄影机记录活动的举办情况并发布到互联网媒体,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同时,学生也能在手机端微信小程序上预约活动,通过线上党史学习并参与答题的方式获得参加活动的资格,最后通过电话或短信的形式通知学生是否参与成功,不仅能加强对学生的党史文化教育,也能提高学生的劳动精神和爱国爱校热情。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而全媒体时代下的各类媒体能有效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如校园“红色文化”建设需要依赖于校园红色文化活动的开展,[3]例如经典红色电影观影、红色话剧表演等,通过各类媒体的传播能够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让高校师生在耳濡目染中汲取红色精神,增强文化自信。而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类媒体的联系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一些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由于缺乏相关媒体的宣传只能在小范围内举行。特别是一些院系主办的校园文化活动,其涉及范围局限于院系内部,无法拓展到整个学校甚至更广的范围。若高校对各院系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质量评估,同时对当前大学生的文化需求进行了解和分析,[4]挖掘并推选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新媒体宣传,势必能激发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升校园文化宣传建设水平。

 2 多元校园媒体文化宣传 全媒体时代引领了校园媒体的蓬勃发展,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校园媒体的影子,当前主流的校园媒体包括校级、院级、社团的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台,校园官网,哔哩哔哩、抖音等视频网站的官方账号,微博、知乎等软件的官方账号,师生自媒体账户等,校园媒体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传播着各个高校的教育文化。

 校园各级微信公众号主要承担校园文化宣传的功能,校园活动的前期预热、预告、举办情况、总结都能在微信公众号上以推送、视频、海报、文字等形式进行报道。高校官方微信的发布内容是高校官方微信的生命力,文章的风格直接关系其影响力和传播力。[5]如清华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2021 年 10 月 18 日发布的《点我!看清华最近科研进展》为例,该推送中简明地介绍了清华大学各院系最新的科研进展,以供各界学者了解清华大学各学院先进的研究方向、开拓科研思路,同时也能提升校内的科学研究氛围,向校外人员展示和宣传清华大学的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再以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2021 年 10 月 10 日发布的《广工的温柔,都藏在秋的梧桐细雨里》为例,以投稿拍摄的广东工业大学在秋雨中的照片作为主体,再配上几段简单的文字介绍,便能很好地展示出广东工业大学校园环境的宁静优美以及文化魅力,能有效提升师生的幸福感。

 近几年,各视频网站上高校官方账号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各高校官方账号不仅在主页上发布视频,也会在其他视频的评论区中与用户互动发表评论,并在这个过程中传播校园文化。这种基于互联网新媒体的高校文化教育宣传方式的影响覆盖率较广,也方便各类人群接受。以西北工业大学哔哩哔哩视频网站官方账号为例,该账号拥有 4 万粉丝数,共发布 224 个视频,其中播放量最高的视频是《15 所高校聯合应援!触摸天空 BDF2019》。该视频由 15 所高校联合发布,截至 2021 年 11 月 4 日共收获 154.7 万播放量、 1 万弹幕量以及 4329 条评论量。

 15 所高校将各校学生在所属高校标志性地点表演阳光大方的舞蹈动作拍摄下来,通过剪辑的方式拼接成一个完整的视频并发布,特征鲜明地展示了各高校学生的精神文化面貌和自由多元的校园氛围。

 微博、知乎等软件上的官方账号则是各高校除校园官网之外一种重要的互动交流、对外宣传、消息通知平台,其相较校园官网平台发布的内容更为自由多样,大多由高校内学生组织运营。以中山大学在微博平台上的官方账号为例,该账号拥有 72.1 万粉丝,累积获得 343.6 万转发、评论、点赞数量,其官方认证为“中山大学官方微博客、教育官微联盟成员”,日常发布的微博内容包括中山大学的新闻时事、校史答题、多校互动、校园日常、学习打卡等等。可见高校微博官方账号在文化宣传教育建设方面发挥的主要作用为增强师生的校园归属感、展现高校文化魅力。

 此外,伴随着我国高考招生的进一步细分化、专业化、公平化,[6]全国各个高校的招生宣传片已经成为高中应届毕业生择校填报志愿的重要影响因素,招生宣传片通常能够展示高校的文化氛围、校园底蕴、优势学科、教育资源、建设目标、优质活动、校园环境等多维内容。各个高校的招生办公室均高度重视每一年的招生宣传片制作,包括脚本撰写、演员选角、台词对话、文化内涵、经费预算等,一个高质量的招生宣传片往往能吸引更多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去了解对应的高校,从而提升志愿填报人数,为高校带来更丰富的学生资源。以浙江大学在哔哩哔哩视频平台发布的 2021 年招生宣传片《新生》为例,宣传片伊始映入眼帘的就是浙江大学幽静的校园环境,一位学生在安静地读书,同时搭配上“大学是一个非常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文案短短的几分钟视频就充分展现了浙江大学对于学习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视。随后引用了竺可桢校长曾教导的话“求是精神最核心的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与浙江大学校训“求是创新”相呼应,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希望每一个进入浙江大学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能力,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又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布的 2021 年招生宣传片《回答》为例,与浙江大学招生宣传片不同,其没有首先展现校园环境和学生生活,而是用抗美援朝历史影视引出老一辈人们的愿景“要是天上也有咱们自己的飞机该有多好啊”,随着时间线的延续代入“学航空,造飞机,这就是当初许多人来到北航的回答”,通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各时代、各阶段、各挑战、各使命的回答展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文化底蕴以及时代责任感、教育使命感。可见,不同高校不同类型的招生宣传片能带给高中应届毕业生不同的感受,表达不同的文化教育素养,但无可置疑的是,招生宣传片媒体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高校文化教育宣传的力度和水平。

 校园媒体是做好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除基本的宣传功能之外,还担负着引领思想、传递知识、提供服务、提升实践能力以及凝聚情感等重任。[7]校园媒体多式多样,发挥的关键作用也不同,但并非所有的校园媒体都能得到足够的资源或资金来保障自身的正常运营,许多的优质校园媒体甚至被淹没在大量劣质低俗、文化畸形的校园媒体中,因此,高校需要加大对于校园媒体的审核力度以及宣传力度,对于主体内容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媒体进行整改教育,同时表扬鼓励传播优质内容的校园媒体,并加大资金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3 多方式混合授课课程革新 在全媒体时代,高校校园课程的授课模式、内容、理念逐渐变得多元化。新冠疫情对全国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人们的工作通勤、外出游玩、商务出差、日常上学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与此同时,这也开创了一个全民学生上网课的时代,老师和学生通过腾讯会议、钉钉、QQ、Zoom 等软件在线上完成课程教学、交流答疑、考试测验等内容。在党和国家以及各地方政府的政策指导下,我国已经有效控制了新冠疫情的蔓延;随着这场战役的战线拉长,各高校的老师同学都已经逐渐习惯了这种依赖于互联网媒体的教学模式,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主流。

 以往传统的课程教学大多依赖于老师线下面对面教学,全媒体时代下的教学模式更倾向于线上直播教学、录制视频课程、线下面对面教学多方式融合,其中中国大学慕课(MOOC)则是全媒体时代下典型的混合教学产物。各高校老师在线下教学的同时,将教学的视频录制下来并上传到中国大学慕课上,以供全国各地有需求的同学学习,有效扩大了教学范围,提升教学效率。正如中国大学慕课的标语所说:“好的大学没有围墙”,许多知名高校的优质课程已经在该平台上开课教学,如已有 7997 人参加的天津师范大学开设的“西方政治思想史”,6919 人参加的武汉大学开设的“说文解字与上古社会”,4489 人参加的中山大学开设的“新媒体素养”,各个高校在开设慕课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扩大了自己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潜移默化地传播高校的文化素养。

 全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动静结合、深浅互补、全时在线、即时传输、实时终端、交互联动”,以贵州理工学院开设的“摄影入门与实践”课程为例,[8]通过建设多元的课程内容、提倡应用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构建了全媒体时代下校园摄影文化传播的新视角。再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例,该高校开设了许多具有文化教育宣传意义的选修课,包括:“舞蹈表演与实践”,通过舞蹈动作感受肢体协调的美、传播舞蹈文化;“‘黄泉’下的美术:唐墓艺术、科技考古与文化保护”,虽然无法直接接触到文物,但是通过电子图片、PPT 等作为媒介,同学们也能了解感受到古代墓地艺术、考古挖掘技术、古人的智慧和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奇异的仿生学”,通过线上教学让同学们掌握仿生学的实体应用,如北京著名建筑鸟巢的仿生来源,同时鼓励同学们将仿生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见,虽然不能参加每一次的舞蹈课程、接触到实体文物、到实地考察仿生建筑,以各种媒体作为载体的课程革新方式也能够帮助学生汲取知识,通过较小的成本获取海量的文化知识。

 4 结语 全媒体时代下的各类媒体能有效提升校園特色文化活动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其中校园“红色文化”活动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活动,有助于促进家国、校园文化自信。高校需要对各院系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质量评估,同时对当前大学生的文化需求进行了解和分析,挖掘并推选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新媒体宣传,激发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升校园文化宣传建设水平。

 对于多元校园媒体文化宣传,校园媒体是做好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并非所有的校园媒体都能得到足够的资源或资金来保障自身的正常运营,许多优质校园媒体甚至被淹没在大量的劣质低俗、文化畸形的校园媒体中,因此高校需要严格审核校园媒体发布的内容,鼓励契合校园文化建设、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媒体发展,并加大资金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多方式混合授课方式已经成为主流方法,被广大高校师生采用。其能够通过较小的成本让学生获取海量的文化教育知识,但是需要避免学生在线上课程敷衍了事的情况发生,高校需要对线上课程学生的完成度进行评估,并适当调整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的课时比例,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并将文化教育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元礼娜.全媒体时代下高校校园文化的融合发展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7(35):76-77. [2] 茅海燕. 全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J]. 江苏高教,2014(06):53-55. [3] 张文,全军桦.全媒体传播“红色文化”的路径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4(04):257-260. [4] 舒卫征.探析全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模式[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3):29-31. [5] 黄朝峰,石周燕,邱佳铃.高校官方微信的研究现状、运营特征和管理策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20(01):49-52. [6] 董鑫. 全媒体时代高校宣传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9(49):38-39. [7] 田艳,贺鹏宇,杜晓岩.全媒体时代下地方院校校园媒体发展路径探析——以山西农业大学及某二级学院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06):10-13.

 [8] 杨涛.全媒体时代《摄影入门与实践》课程革新探索[J].贵州农机化,2021(02):60-64.

推荐访问:标签 宣传教育 高校

版权所有:五德范文网 201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五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五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9007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