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德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 (全文完整)

2023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 (全文完整)

时间:2023-05-18 18:45:04 公文范文 浏览量: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均得到了快速发展。林业在经济发展中也占有主要作用,林业面积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存在的弊端也日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 ,供大家参考。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均得到了快速发展。林业在经济发展中也占有主要作用,林业面积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存在的弊端也日益凸显,病虫害现象是主要之一,如何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一直是林业工作者不断思考的问题,为了能更好地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林业工作者一直不断找出适合的防治方式。

  因林业面积的逐渐扩大,病虫害发生的范围也在逐步增长,因病虫害所带来的危害较大,越来越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重视,也因此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直是放到首位。为了能更好的优化整合资源,如何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就显得尤为突出。当地各级林业部门也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政府部门政策,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此来实现病虫害有效的防治。

  1目前林业病虫害防治现状及特点

  1.1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并且结构复杂

  目前林业栽植的种类繁多,因林业配置结构与造林设计的不同,多样化的造林种类使得其成为害虫发育和寄存的宿主,最后形成了植物中特有的病虫的种类以及结构的存在。

  1.2病虫害发生有一定的频繁性和长期性

  现在很多城市都会从外地省市县,引进一些适合当地栽植的树种来进行造林,但有些树种有着抗虫、抗病、抗逆能力弱等特点,再加上生态环境有些地方比较恶劣,还存在缺水、缺养料等现象,空气污染使得光合作用不足,导致了林业病虫害的持续发生。

  1.3病虫害防治难度比较大

  近些年来,因林业面积扩大病虫害发生的频率逐年开始增多,所发生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在一定程度上给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由于不是人为所能控制的自然灾害现象频繁的发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就影响了防治范围扩大,使得病虫害发生的速度超过了防治的速度,病虫害扩张的速度影响了林业的发展。另外,因部分县乡级的林业站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方面都有所欠缺,使得该地区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无法顺利得到开展。

  1.4病虫害爆发现象时常发生

  青杨天牛、杨扇舟蛾、杨尺蠖在病虫害种类中属于比较难根除的种类,它们出现比较频繁,并且很容易形成一定的规模,其破坏的能力和杀伤力都比较大。有些地区还因资金投入的不足造成监测系统不够发达,使得防治工作很被动,没有办法在病虫害还未形成规模前,就将其全部扼杀或者控制,有很多比较难以治理的顽固性病虫害一旦大面积爆发,就很难控制,其破坏性也很大,最后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5防治体系不够完整

  由于受到观念问题和经济的限制,北方地区林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长期是处在被动的状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落实的不够彻底,也因体制不够健全使得防治病虫害的难度加大。由于有些地区经费有限相关的基础建设比较滞后,监测病虫害的设施也不健全,病虫害爆发时从最初发现到采取防治措施的时间比较长,最终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间,致使病情蔓延。

  2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2.1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预测和预报工作

  林业病虫害的预测和预报工作,是如何做好防护、防治的基础条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林业未来的发展角度来看,林业病虫害的预测和预报工作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网络体系,这个重要的网络体系应该以国家级的林业监测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级的测报点为骨干,在以县市级的测报点为基础。病虫害的监测预报不仅是要做到,及时掌握辖区内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发展的动态,还要进行区域性的预报和预警,并且还要将预测预报工作和辖区内的林业资源状况、气候、气象等条件相结合,进行长期预报,从而为林业病虫害预防工作的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2.2进行科学的治理

  多营造混交林,避免树种过于单一,其次还要做到从树种的选育苗、到造林等多方面入手,对林业病虫害要采取系统化的预防措施,从根本上实现治理病虫害,从而达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此外,在经常会发生灾害的林地,禁止在栽植人工林,防治恶性循环的发生。

  2.3做好苗木的检疫工作

  在要开始选择苗木进行栽种前,要认真细致的做好苗木检疫工作,以此确保栽植的树种无病害,从而确保栽植后的苗木可以顺利生长成林。从外地购进的苗木,要更加做好检疫工作,争取从源头就控制住病虫害的传播与蔓延,以此确保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4保护害虫天敌

  在整个森林中生存着很多靠捕食害虫为生的昆虫和鸟类,它们有着可以

  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的作用,对它们应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使其能可以繁殖出更多的天敌。

  3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3.1生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可以采用微生物的防治方法来防治昆虫身上所携带的真菌、抗生菌等菌种,也可以有效抑制马尾松毛虫和天牛等害虫。苏云金杆菌及其有关的变种制剂对林业病虫害有防治作用;也可以通過病虫害的天敌来进行防治,在生物防治方法中,用天敌昆虫防治是比较有效的办法。可以根据林木种植的情况以及比较主要的病虫害来引进天敌昆虫,用此种方法来控制病虫害的密度,以此确保生态的平衡;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养殖一些天敌惧怕的鸟类来进行防治,此些鸟类靠捕食害虫为食物,这种方法环保还便捷。也有利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3.2化学防治方法

  目前病虫害防治手段中化学农药使用比较普遍,由于化学农药使用对森林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在选择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时,品种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也要结合病虫害感染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使用的农药,在配以合理的农药比例,以此确保对森林的伤害降到最低。必须要根据病虫害发病的不同阶段来合理使用药量。林业从事者要对农药喷洒技术需要不断的创新,从而可以进一步的加强化学农药的喷洒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可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也可使林业产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总之,随着经济的进步,林业发展在逐渐扩大的同时,病虫害发生的频

  率逐渐加大,各级政府和林业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因此,林业工作者首要做好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和检疫工作,在病虫害发生的初期就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防治,将伤害降到最低。

  1.刺蛾类害虫

  刺蛾类害虫属鳞翅目刺蛾科。这一类害虫种类比较多,幼虫蚕食植物叶片的表皮、叶肉,严重时仅留枝条和叶柄,影响树木生长,甚至造成植株死亡。危害较重的有黄刺蛾、绿刺蛾、褐边绿刺蛾、扁刺蛾等,受害植物有:樱花、法桐、枫杨、石榴、紫荆、海棠、紫薇、大叶黄杨等。这一类害虫其幼虫刺毛有毒,触到人体皮肤引起红肿和剧烈疼痛。

  防治方法:一是可以用灯光诱杀,刺蛾成虫大都有较强的趋光性,成虫羽化期间可安置黑光灯诱杀成虫,然后再集中销毁;二是化学防治,时间应掌握在幼虫23龄阶段。三是生物防治,可以选用Bt300倍、25%灭幼脲1200倍液、1.8%阿维菌素____3000倍液,25%灭幼脲1500倍液,5%氟铃脲____-3000倍液,1.2%苦烟碱乳油600倍液喷雾防治。每个7天喷1次,连续喷3次。

  2.大叶黄杨白粉病

  大叶黄杨白粉病的病原,在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粉孢霉属;在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叉丝壳属。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大叶黄杨展叶、生长时,病原菌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传播侵染。以春、秋两季发生严重,夏季高温不利于该病发生为害。主要侵害叶片正面,发病症状为单个病斑圆形,白色,病斑扩大相互愈合后呈不规则形状,有时病叶发生皱缩,病梢扭曲畸形、萎缩。严重时新梢

  感病可达100%。

  防治方法:一是结合修剪,清除感病枝叶,集中烧毁,以减少再侵染源;二是20%粉锈宁____倍液、5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在病斑开始出现时进行喷药防治,每隔10天喷1次,连喷5次。

  3.紫薇白粉病

  紫薇白粉病的病原,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粉孢霉属,有性阶段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小钩丝壳属。菌丝体在病株芽内越冬,当气候适宜时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主要侵害嫩叶和嫩梢,发病症状是,感病后的叶片正反两面呈现灰白色病斑,并覆盖白色粉层,病斑形状各异、大小不等,嫩叶受害后,易发生扭曲现象,最后黄化凋萎脱落;新梢感病后也生有白粉,并影响木质化。

  防治方法:一是结合修剪、管护,清除落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二是冬季喷施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波尔多液、胶体硫3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喷2-3次即可;三是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____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喷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发生情况而定。

  4.黄杨绢野螟

  黄杨绢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寄主为小叶黄杨(又称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幼虫常以丝连接周围叶片作为临时巢穴,并在其中取食,危害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造成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一是结合修剪清除粘叶为害、结茧的幼虫,集中销毁;二是成虫具较强趋光性,庭院、公园、社区内封闭或半封闭式院落,可在成虫发

  生期用黑光灯诱杀,集中销毁;三是药剂防治:仿生药剂防治可用25%灭幼脲3号10001500倍液,植物源农药防治可用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化学农药防治可用40%乐斯本1500倍液,或40%久效磷1500____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3次。

  5.丝棉木金星尺蠖

  丝棉木金星尺蠖又名大叶黄杨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主要为害大叶黄杨、丝棉木、扶芳藤、卫矛、欧洲卫矛、榆树、柳树等多种观赏树木,幼虫蚕食叶片,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危害严重时,造成大叶黄杨等植物叶片被吃光,甚至枯死,严重影响绿化景观。

  防治方法:一是人工防治,由于丝棉木金星尺蛾成虫飞翔能力不强,白天多停息在枝、叶间,可在发蛾高峰期间进行人工捕捉;初孵幼虫喜食绿篱顶端嫩叶叶肉,1-2令幼虫有集中为害的习性,可以结合整枝修剪,剪除虫枝集中销毁。二是生物制剂防治,可用Bt300倍液,1.8%阿维菌素____3000倍液,25%灭幼脲1500倍液,5%氟铃脲____-3000倍液,1.2%苦烟碱乳油600倍液等其中一种喷雾防治。每隔8天喷1次,连续喷3次。三是化学防治,可用食心透达1500倍液,桃心卷蛾净1500倍液,毒死蜱1200-1500倍液的其中一种喷雾防治,每隔8天喷1次,连续喷3次。

  6.樱花介壳虫

  樱花介壳虫主要包括属同翅目盾蚧科的桑白盾蚧、矢尖盾蚧、梨园盾蚧,属同翅目腊蚧科的褐盔蜡蚧。这一类害虫以成虫、若虫群集在嫩枝、叶片上刺吸植物汁液危害,引起皮层木栓化,皮层燥裂,导致落叶甚至枝梢干枯和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一是冬季结合整枝修剪,清除虫害枝、病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虫源;二是树木萌芽前10-15天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防治越冬幼虫;三是树木生长期,在各代害虫若虫初孵期可用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1.8%阿维菌素____3000倍液,25%灭幼脲1500倍液,5%氟铃脲____-3000倍液,1.2%苦烟碱乳油600倍液的其中一种喷雾防治,每7天喷1次,连喷2次。

  森林病虫害被人們称为森林的火灾,它的危害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林业战线工作者为之做着不遗余力的探索工作。作为基础林业工作者,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与研究中逐步探索和认知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由于生物防治的步履维艰,加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抗病抗虫选种、育种的研究形成了热点。特别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DNA(基因)重组技术突破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困难,为抗性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多年

  来的抗性育种研究结果,使各国对主要的威胁性森林病虫害基本都提出了可用于发展的抗病、抗虫树种。但基因工程育种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个新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寄主抗性的丧失速度或者说有害生物对寄主的适应速度似乎远远快于我們

  的育种速度。加之关于有害生物对这些抗性树种的适应性分化的研究十分贫乏,而缺少对这些抗性树种的抗性持续性的把握。这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森林保健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

  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

  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

  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們

  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境是这类病害的主要诱因,当逆境生态因子导致树木生长势下降至某一个阈值时,病原一寄主复合体开始病理过程,使寄主细胞、组织发生病变,表现出枯梢、枝干溃疡或腐烂等症状,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的死亡。生态性病害由于病原

  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可长期潜伏在树木体内,因此具有隐蔽性;由于气候生态逆境是其主要诱引,因此具有突发性。

  这类病害在北美、欧洲以及东北亚分布广泛,各国在经历了化学防治的失败后,目前的研究都集中在抗性育种和集约栽培上,试图通过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以及提高树势来最终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生态性病害由于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因此,控制的根本途径是生态控制技术。对于客观上具有或可能出现一定演替过程、形成一定自组织性而具有一定程度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功能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病虫灾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从乔、灌、草及农作物多植物种合理配置人手,提高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改造现有林和营造混交林,为系统的演替过程构建初始可启动状态,使其伴随演替过程逐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组织性,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病虫灾害功能。同时辅助以环境允许的人为措施,将病虫灾害控制在允许水平。对于城市绿化树木和干旱及半干旱地域的造林树木,客观上很难或不可能形成一定自组织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生态性病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通过树木根系和根际土壤生态环境的改造,使其形成及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发达、水分和养分的持续有效利用、病菌侵染预防和侵入后的抑制功能等,从而保健树木、提高树势、增强树木的抗逆性和抗病性,达到持续、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推荐访问:森林病虫害检疫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害防治 森林 方法

版权所有:五德范文网 201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五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五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9007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