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德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小儿推拿复式操作手法“同名异法”现象探源 关于小儿推拿市场的调查报告

2023小儿推拿复式操作手法“同名异法”现象探源 关于小儿推拿市场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3-05-19 08:15:03 公文范文 浏览量:

小儿推拿复式操作手法“同名异法”现象探源 小儿推拿复式操作手法“同名异法”现象探源廖军徐腾林丽莉廖品东1.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福州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福建福州3.成都中医药大学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儿推拿复式操作手法“同名异法”现象探源 ,供大家参考。

小儿推拿复式操作手法“同名异法”现象探源

  小儿推拿复式操作手法“同名异法”现象探源

  廖

  军

  徐

  腾

  林丽莉

  廖品东

  1.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

  福州

  2.福建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

  合研

  究院,福建

  福州

  3.成都中医药大学

  针

  推

  学院,四川

  成都

  摘要

  :小儿推拿复式操作手法是小儿推拿特色之一,“同名异法”现象在复式操作手法中普遍存在。本文从传统中医的认识论、学科特点、历史局限性和推拿本身发展的需求等方面探

  讨了“同名异法”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小儿推拿

  复式操作手法

  同名异法

  小儿推拿复式操作手法,指具有特定姿势与步骤、特定名称和特定主治功用的一类手法。最早的复式手法见于明·徐用宣《袖珍小儿方·秘传看惊掐筋口授心法》,并称为“大手法”,稍后的《按摩经》称为“手诀

  ”,而《推拿指南》则以“大手术”名之。我们在对古人运用与记载较多的32种小儿推拿复式操作手法进行整理时发现,有18种(56.3%)手法冠以相同的名称,但操作方法、部位和步骤却不尽相同,有的不同操作方法竟达8种之多,因而可

  以说“同名异法”是小儿推拿复式操作手法中的普遍现象。我们认为“同名异法”现象的产生绝非偶然,它是传统中医学和传统中国文化在小儿推拿领域里的必然反映。

  1中医的模糊观

  模糊即不确定、含混不清的意思,后被学者们发展为一种数学观点,即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和分析具有模糊性事物的一种工具。中医是建立在古代哲学与辩证法基础上的一门自然科学,其方法论、认识论及生理病理观都不可避免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迹。如阴阳学说既用于说明解剖部位,又用于解释病理,还用于指导治疗,而阴阳本身还可以再分阴阳。因此,如果不加以限定和特指,光凭后人对文献的理解就难免产生歧义。如小儿复式操作手法中,多处涉及“关”及其上下,《按摩经》有“黄蜂出洞,大热。做法先掐心经,次掐劳宫,先开三

  关,以后左右两大指从阴阳处起,一撮一上,至关中离、坎上掐穴,发汗用之”。这里先后两次在“关”处操作,而关的具体含义及其所指却十分模糊。有谓“关

  ”应该在食指桡侧,因为传统中医只在小儿诊病时讲究看指纹,而指纹位于食指桡侧,从上到下三条纹路分别被称为风、气、命三关;而另一些学者却根据小儿前臂桡侧,从脘横纹至肘横纹的一条直线被称为三关穴,该穴为重要的小儿推拿穴位,是常用的温补法的代表,与其所述之“大热”功能一致,故理解“关

  ”为三、关穴;还有学者从关字的含义入手,认为关指关隘、连结,应为人体关节及交界之处,而小儿推拿常用的上肢关节多为腕关节,故“关”应指腕横纹处(或掌侧或背侧);也有根据穴位名称而将“关”定位于内关,并在其上操作。

  另外从原文看,前后两处“关”到底是一个部位,还是两个不同的部位也是模糊不清的。

  2缺乏精确的解剖定位

  传统中医虽然早在《内经》之前就有了关于五脏六腑形态位置等较为明确的记载;清·王

  清任亲临刑场解剖被处决的罪犯,并作《医林改错》一书,提出“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盲子夜行”的千古之训,但传统中医所运用的解剖知识和关于解剖的定位等都是独立于现代人体解剖和生理学之外的特殊系统,而在针灸与推拿的临床运

  用中,关于穴区与部位的描述却越来越倾向于现代解剖学的方法和术语。于是,古今之间在解剖定位上的矛盾必然会产生,必然会影响到后来小儿推拿学家对先贤论述中的一些部位产生歧义,并直接导致操作部位的不确定。

  最明显的例子见于“猿猴摘果”一法,最早的《按摩经》认为“果”为、“螺狮骨上皮”,而螺狮为何,后学者的理解大相径庭,《秘传推拿妙诀》认为两手腕横纹处即“果

  ”;《小儿推拿广意》则将果定格于“小儿双手及前臂

  ”;《幼科推拿秘书》认为摘果为从上至下,“两耳”之形又与螺狮相似,故于两耳作采摘之状;而

  《万育仙书》认为“螺狮骨上皮”应在脚踝部,因为踝形也像螺狮之卧;即使定位于踝部,究竟

  应该在内踝还是外踝,应该摘取踝尖还是整个踝部的皮肤,当代推拿界目前仍争论不休。

  3时代局限性

  众所周知,宋代以后活字印刷就已经问世,但直到小儿推拿盛行的明清时代,其使用仍然并不广泛。究其原因,费用昂贵是其主要原因。正因如此,许多著作皆不能印刷出版,只能辗转传抄,费时费力,因工作量较大,遗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这为后世继承工作尤其是文字方面的继承带来诸多困难。

  比如《小儿推拿全书》作者龚廷贤,在他临床之余常记录病案或理论上的探讨,笔耕不缀,著作等身

  。但在他未成名以前,其《种杏仙方》、《万病回春》两书因经济原因无力刻版,直到1588年他治好了海明王的病,才在其资助下使此书得以付梓。

  因此,许多著作包括小儿推拿书籍皆以手抄形式流传,显然这是“同名异法”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按摩经》既有“黄蜂出洞”法又有“黄蜂入洞”法,二者的操作是不同的。但《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却只有“黄蜂入洞”一法,考其操作却与原始的《按摩经》中“黄蜂出洞”法的操作相类似,因而是否为笔误值得考虑。

  4理论与临床发展需要

  任何一门学科,都会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时代发展产生相应的变化和发展,以满足现实需要。小儿推拿学当然也不例外。

  如“二龙戏珠”一法,《按摩经》载曰:“二龙戏珠:以两手摄两耳轮戏之。”而《万育仙书》:“二龙戏珠:温和法,医用两手摄儿两耳轮戏之,又用两手指在儿两鼻孔揉之

  。”由上例可以看出,对于二龙戏珠法,在两书里面的记载基本

  一致

  。《万育仙书》是在《按摩经》基础上添加了“用两手指在儿两鼻孔揉之”。鼻为肺之窍,在鼻部用揉法可以温散肺经风寒,从而加强该法之温和功效。再如“按弦搓摩”一法,《按摩经》:“先运八卦,后用指搓病人手,关上一搓,关中一搓,关下一搓,拿病人手,轻慢慢而摇,化痰可用

  。”《幼科推拿秘诀》却谓“以我两手对小儿两胁上搓摩至肚角,积痰积气自然运化。”由上可知,前者以手上操作为主,针对痰气产生及相关的肝肺脾等脏腑而言,是为远治法;而后者为了化痰、顺气,提高其对咳嗽、痰积及哮喘等症的临床疗效,而直接在与肝相关的胁肋,脾胃所居的腹及肚角,以及肺之所居胸廓

  操作,系近治作用。根据临床体会和小儿的解剖生理与病理,当由上至下胁肋部搓揉按操作时,其理气化痰、平喘止咳的作用是其他部位和操作所难于达到的,这种操作方法已经成为小儿咳喘病证防治的特色之一。可见,由远治到近治、由手上操作到胸腹与胁肋操作,不能不说是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推荐访问:关于小儿推拿市场的调查报告 小儿推拿复式操作手法“同名异法”现象探源 探源 推拿 小儿

版权所有:五德范文网 201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五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五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9007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