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德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凤翔县域经济发展思考与建议[精选] 【精选推荐】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凤翔县域经济发展思考与建议[精选] 【精选推荐】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3-06-16 08:55:03 公文范文 浏览量:

凤翔县域经济发展思考与建议[精选] 凤翔县域经济发展思考与建议[精选5篇]第一篇:凤翔县域经济发展思考与建议凤翔县域经济发展思考与建议当前,国内及周边发展环境正在发生一系列转折性的重大变化,凤翔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凤翔县域经济发展思考与建议[精选] ,供大家参考。

凤翔县域经济发展思考与建议[精选]

  凤翔县域经济发展思考与建议[精选5篇]第一篇:凤翔县域经济发展思考与建议

  凤翔县域经济发展思考与建议

  当前,国内及周边发展环境正在发生一系列转折性的重大变化,凤翔县经济发展处在一个关键节点,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突显。下面我们结合统计工作掌握的相关资料及凤翔实际,围绕凤翔县经济的发展现状、主要做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等方面,谈一谈对凤翔县经济发展的一些认识、体会和建议。

  一、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主要做法

  (一)近年凤翔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2010年凤翔县地方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大关,2011年较快增长达到120.84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比例为:15.9:61.0:23.1。经济总量凤翔县在宝鸡市排名第四,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三区:渭滨区(343.81亿元)、金台区(204.60亿元)和陈仓区(134.91亿元),经济总量在全省83个县中2010年排12位,2011年可望进入前十。2011年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0.5亿元,增长13.1%,地方财政收入2.95亿元,增长18.1%,总量宝鸡市第4位。列凤翔县之前的是:凤县(3.36亿元)、渭滨区(3.32亿元)、陈仓区(2.96亿元)。2006年-2011年凤翔县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翻番,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运行。2011年凤翔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2.79亿元,增长31.0%。投资总量2011年凤翔县位列宝鸡市第三,排在凤翔县前面的是渭滨区(117.20亿元)和陈仓区(107.15亿元)。2006年-2011年凤翔县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31.43亿元,年均增长38%,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投资规模和经济增长速度都创下了历史之最。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2011年凤翔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896元(全国6977元,全省5028元,宝鸡市6340元),增长24.5%,净

  增1554元。总量高于全国、全省、宝鸡市水平,在宝鸡市十二县区中,凤翔县位列第二,低于渭滨区(8785元),增长速度凤翔县位列第十二。2011年凤翔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3096元,(全国21810元,全省18245元,宝鸡市22337元)增长17.5%,总量在宝鸡市十二县区中,排名第二,位居凤翔县前面的是凤县(23387元),高于全国、全省、宝鸡市水平。2006年-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加14866元、5192元。

  三次产业竞相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凤翔县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32.2:51.5:17.3调整为2011的15.9:61.0:23.1。农业经济保持稳定,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北果中菜南牧”的农业产业格局。2011年凤翔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1.78亿元,增加值19.25亿元,占经济总量的15.9%,2011年果蔬业产值5.3亿元,畜牧产值9亿元,发展苹果14.6万亩,蔬菜17万亩,建成畜牧小区37个,凤翔县牛存栏12万头,猪存栏13.5万头,羊存栏7.8万头。工业经济发展迅猛,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2011年凤翔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84亿元,增长15%,实现增加值61.8亿元,占凤翔县经济总量(GDP)的51.1%。其中:46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9亿元,增长25.2%,占凤翔县工业总产值的64.6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4.26亿元,增长15.6%,占经济总量(GDP)的36.6%。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规模以上工业又是工业经济的中坚,经济发展及增长的动力主要依靠工业经济,特别是规模工业的增长。宝二电、东岭集团、西凤酒厂等大型骨干工业企业对凤翔县工业经济起着巨大的带动作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第三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商贸流通为主的业态多样化新格局,商贸业态和档次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4亿元,同比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7.84亿元,占经济总量的23.1%。城乡基础设施全面改观,县乡公路网络初步形成,城乡居民安全饮水、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城区街道和重点镇街道拓改、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的实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凤翔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5.4%,城区绿化覆盖率

  达到35%。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不断提高。大力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合疗、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2011年城镇社保覆盖率83.2%,农村社保覆盖率83.2%。

  (二)产业空间布局更加合理,集聚效应初步体现

  1、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园区建设加速推进

  近年来,凤翔县抢抓宝鸡市打造12户百亿企业的战略机遇,坚持园区承载、产业支撑、集团引领、项目推进,突出电力能源、焦化冶炼、煤化工、白酒酿造和水泥建材五大重点,率先发展“一区三园”。

  ——长青工业园。依据园区总体规划,加快环境优化,快速推进宝二电二期和三期扩建、东岭集团技改扩建、徐矿集团60万吨甲醇等项目,积极引进与之相配套的产业。依托园区独特的资源优势、良好的区位优势、优惠的政策支持,努力发展电力能源、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工等工业主导产业园区,加快“陈长尹一体化”步伐,努力建设新型循环经济示范园。

  ——柳林酒业工业园。柳林酒业工业园重点实施西凤酒扩建技改项目,打造百亿西凤。园区总体布局以镇区为中心,形成东大街西凤酒业工业区、西大街柳林酒业工业区的基本框架,向四周辐射,东扩南移,合理规划园区功能分区,构建以西凤酒厂为依托,以柳林酒业、神泉酒业、双凤酒业等民营酒业为支撑的北方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

  ——川口河建材工业园。充分挖掘石灰石和陶土资源,依托冀东水泥,盘活园内现有水泥生产企业,拉动建材企业聚集,形成水泥、陶瓷等建材企业集群。园区成为凤翔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县城新区。按照新区功能规划,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钛粉厂搬迁、西凤华山论剑、西凤老字号包装生产线等12个重点项目入园建设,配套跟进市民中心、奥体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县中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魅力新城区。

  2、突出农业特色,“北果中菜南牧”格局形成。

  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大力培植优势特色产业。按照“稳定粮油、突出果菜、强抓畜牧、做大劳务”的发展思路,围绕“北果中菜南牧”

  的农业产业布局,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培育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凤翔县粮食连续八年获得丰收,凤翔县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50万亩,优质专用玉米面积达到30万亩,夏秋两季粮食总产稳定在28万吨以上。横水、城关、南指挥、彪角等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和柳林、长青等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建设保证了粮食生产安全。

  ——果业发展获得突破。范家寨、田家庄、糜杆桥等北部沿山镇重点发展果业生产。全面推广“果、畜、沼、窖、草”生态果园建设模式,加大果园品种改造力度,推动果业生产向标准化、精细化转变。止2011年凤翔县发展苹果14.6万亩,产值3亿元,产业效应、品牌效应正在凸显。

  ——设施蔬菜发展加快。横水、城关、柳林等中部西宝北线和凤千公路沿线乡镇重点发展了蔬菜产业,特色精细蔬菜种植面积扩大,标准化设施蔬菜发展加快。到2011年已建成10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

  ——畜牧业大力发展。南指挥、彪角等南部平原镇不断壮大、突出奶牛、生猪、肉鸡养殖三大特色畜牧,推行龙头企业带动、小区规模化养殖、合作社经营模式的发展路子。到2011年建成20个标准化养猪小区、300头奶牛场12个,畜牧养殖专业村60个,畜牧业产值达到12亿元。

  3、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按照“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彰显特色、精细管理”的思路,推进了县城东扩、西进、北移,城市空间快速拓展,功能提升。西部工业区、北部居住区、南部文物保护区、东部综合服务区的城市区域功能布局初步形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亮化绿化、天然气、排污管线、垃圾无害化处置、污水处理及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极大的提升了县城形象,聚集和吸纳效应日显。2011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2万人。

  二、新的环境、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经济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面对新的形式和发展的要求,必须看到凤翔县发展还面临着许多

  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突出表现是:农业特而不优、工业大而不强、三产小而不活。

  (一)从发展现状看,凤翔县经济素质还难以支撑快速发展的要求。

  1、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缺乏带动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不健全,公共服务平台不完善。果菜、畜牧是凤翔县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产能,但缺少(几

  乎没有)使之形成市场优势龙头企业,发挥品牌效应,其结果是优质产品不能实现优价销售,缺乏深加工,附加价值低、经济效益不理想,生产萎缩。就设施蔬菜发展而言,凤翔县设施蔬菜经过10多年的发展,虽已初具规模,但与集约化规模发展的地区相比,存在小而散的问题,大户不大,小区过小,规模效益不明显。大部分以集体集中建设,农户分散种植为主,属于低层次、低水平、低质量的设施蔬菜项目,存在技术落后、品种单

  一、效益不高的问题,种植户弃种现象严重。凤翔县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一直是短腿,基本上没有形成带动力强、辐射功能完善的专业市场。现有的专业性、行业性协会少有活动,未能发挥协会职能作用。

  2、工业经济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工业“大”而不强。工业经济在凤翔县经济中虽占很大的份额,但就企业本身而言缺少有影响的大企业集团,引领经济发展的关联度不强。凤翔县,,,总体上尚处于工业化发展初级阶段,至2011年底,反映工业化水平的制造业占GDP比重只有10.6%,远远低于全国36.3%的平均水平。一是规模工业户数少。凤翔县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共有46户,从宝鸡市来看,户数排第五位,少于三个区及凤县。二是产值低。2011年凤翔县规模工业产值119亿元,列第六位。在46户规模以上工业中除宝二电、东岭集团、西凤酒厂、冀东水泥产值、红旗民爆、关中工具超亿元外(产值占凤翔县规模工业产值的60%多),其他工业企业产值大多在2000万元-3000万元之间,工业经济乃至凤翔县经济靠几户大企业支撑的局面长期没改观。三是私营企业发展不充分。在工业经济中凤翔县私营中小企业发展落后于眉县、岐山、陈仓,中小企业产品单

  一、品牌很少。产业竞争优势不突出,产业链不完整,有企业无产业、有产业无配套的现象较为普遍。规模以上企业主要集中在能源、翻砂铸造、小食品加工等行业。企业生产同质化情况严重,缺少配套协作,总体上处于扁平的组织结构。四是高耗能企业份额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压力大。在凤翔县规模企业中几户大的企业均是高耗能企业,受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生产波动较大。同时,甲醇、冀东水同样也从在搬迁的问题,企业正常生产也会受到影响,血铅事件教训深刻。

  2011年,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居民服务业、教育、文化和卫生等第三产业传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23.1%左右,份额偏低。2011年,凤翔县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15.9:61.0:23.1与“十二五”规划目标10:58:32对比,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比规划目标低8.9个百分点,旅游产业缺少地理、人文优势第三产业发展较慢。

  (二)经济发展面临新的矛盾

  1、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增长及目责考核的要求都需要经济要有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而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企业数量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的竞争力是县域经济竞争力的中坚力量,但凤翔县近几年建成投产的企业太少,不足以支持经济增长的要求,经济增长乏力,这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凤翔县经济在目责考核的压力下,各项经济指标连续5年高位运行,基数大,统计指标数据挖掘殆尽,加之国家统计制度改革,实行企业“一套表”制度,企业网络直报,统计局调控数据空间缩小,保增长,难度很大。

  2、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凤翔县地处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东部产业转移有利于凤翔县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正在承接的这些产业中有一些是能耗大的企业,受国家政策的制约,生产波动性大。同时环境安全、节能减排压力增大,作为长远

  发展目标,付出的代价太大。将来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污染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三、凤翔县经济发展升级转型的思考与建议

  当前凤翔县经济发展方式尚在提升,经济转型发展任重而道远。就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以下不成熟建议:

  就凤翔县经济发展而言我认为:稳一产,农业突出特色,以做优为主;强二产,工业突出企业主体,强民营经济;活三产,突出服务业,做大商贸和文化产业。

  (一)农业。农业经济在凤翔县经济中起着稳控器的作用,凤翔县农业占经济总量近年稳定在16%-18%之间,上升和下降空间不大,所以应保持大局稳定。但就产业而言,粮食总产稳定在25万吨以上,问题不是很大,各地之间的竞争也不强。关键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把苹果、蔬菜特色产业做优,提升品牌和效益,形成规模。关于苹果产业:要在稳扩面积的基础上,提升品质和做好市场,打响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加效益。关于设施蔬菜:设施蔬菜要在“三集中”规模推进上下功夫。大棚蔬菜是许多地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做法。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竞争性,我们要想占领市场不被淘汰,大规模集约化种植是首要的条件。不成气候就难以保证效益,不保证效益就难以调动农民积极性。通过几年的发展和外地的经验看,要确保蔬菜产业较强的生命力、较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就必须连片、园的推进。牢固树立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理念,坚决克服零敲碎打、难成气候、制约效益的弊端。坚定不移地走连片布局、规模发展、集约经营的路子,盐坎村丰椒园的经验、做法、值得推广。今后要高起点规划,规模推进,做到“三集中”:集中利用土地、集中使用资金、集中技术力量。重点建设5-10个蔬菜专业生产小区,努力实现区区有特色,靠特色争得市场,摒弃“村村开花”的做法。

  (二)工业:工业经济的支撑,增长的主要动力,就凤翔县来看宝二电、东岭集团、西凤酒厂、冀东水泥、红旗民爆、关中工具应以稳定和扩产为主,这些企业生产稳定,不出现大的波动,凤翔县经济也就会相对稳定,所以加强联系,搞好为这些企业的服务是重点。现

  阶段的关键是强化一个主体:就是要强化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民营经济是凤翔县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点(不论是工业还是第三产业),也是我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增长点。要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进一步放宽政策,拓宽渠道,充分调动民资、集中民智、激发民力,让各种创业力量加速释放,形成全民创业的“铺天盖地”之势,改变凤翔县民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局面。要结合经济结构性调整,放心、放胆、放手让民营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参与小城镇建设及社区经济和专业市场的发展,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在总量、质量、产

  业升级、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发展。要保障二电、东岭、西凤大型骨干企业聚集、壮大的同时,要把着力点放在发展民营经济上,使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唱主角,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自主性。西区项目、甲醇项目建设要加快,尽快形成新的产能,久拖会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在具体的推进上要加大工作力度,落实项目包抓、现场办公,限时完成。

  (三)服务业:以扶持引导为突破,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一是抓规划引导。突出重点,形成合力,做好服务业的统筹布局、谋划重大项目,切实推进服务业发展。县城在建的商贸项目也要加快进度,同时应提升项目的层次和水平,要有现代化的形象,适应设区的规模和要求,二是抓政策导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人才、资金、土地、税收、公共平台等方面,研究制定服务业重点行业和服务业集聚区的扶持政策。

  三、是抓区位布局,重点培育形成“一城三镇”的空间发展格局。围绕打造县城副中心,通过妥善集中安置居民、适度规模经营土地等办法,促进紫荆山新城形成新型工业主导型发展模式;以省级重点镇建设为契机,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和柳林酒城商贸住宅小区建设,引导农民向城镇集聚,促进柳林镇形成中心城镇带动型发展模式;把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城中村改造与县城西区建设相结合,引导居民向住宅楼集中,促进城关镇形成三产服务带动型发展模式。四是

  抓机制创新。引导社会资本广泛进入服务业领域,把抓民俗文化做为突破口,力争在2-3年内做大六营民俗文化产业园,形成凤翔的亮点。

  (四)以人才战略为保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人是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县域内人口总量固然重要,但人口质量更重要。要加大县域内人才的培养,不仅要留住高科技人才,也要加强对基础人才包括青年技工和农民的培训,以提高人力的竞争。在县域经济中,“能人经济”非常重要,作用很大。要出台支持鼓励人才发展的系列措施,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创业发展环境。对企业法人机构高管人员、管理和专业人员,根据其贡献和作用大小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贴;对企业所从事的人才开发、引进、培训、研讨交流或改善人才居住环境等活动给予一定的补贴。对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攻关企业、创新团队、重要人员,根据其贡献程度,给予一定的资助。

  第二篇: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村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新形势下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加快小城镇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有着直接的带动作用。当前在我县村镇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村镇规划意识淡薄,建设起点低,村镇建房布局混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村镇居民中普遍存在封建迷信思想,建房看“风水”,不按规划;忽视基础设施建设,浪费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集体经济脆弱,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等,近两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这一现象较以前有所改善。但总的来说,我县村镇建设发展还很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村镇建设发展的滞后在不同程度上制约镇域经济发展。站在履行规划建设管理职能这一角度来讲,要突破这一障碍,关键在于加快村镇建设,调整产业布局,形成地方特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1、要有科学规划。要牢固树立规划是法、规划是龙头、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的观点,切实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

  在规划编制工作中,站位要高、定位要准、谋划要远,不仅要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完整性,更要在提升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保证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去年以来,我县村镇规划工作进展很快,但科学合理、梯度发展的城镇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要协助乡镇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新村,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做到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建设体现赣县客家风情和产业特色的人文新村、生态新村、社区新村、旅游新村和产业新村。扶持茅店、江口、吉埠、南塘、田村、白鹭、湖江、王母渡、韩坊、五云、沙地等一批牵动力强的中心乡镇、特色乡镇,改善城镇面貌,增强城镇凝聚力。

  2、要有产业支撑。要把产业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培育经济基础,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做响沙地板鸭、阳埠腐竹、吉埠贡芋、田村密梨等品牌,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村镇发展,以村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并大力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增强小城镇的服务功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吸引农村人口和农村非农产业向小城镇集中,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3、要有地方特色。一是注重产业特色。要充分考虑本地资源,大力推广“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在产业特色上下功夫,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特色产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要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小城镇。二是注重文化特色。重视和加强民族历史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利用,重视人文精神培养,不断丰富村镇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营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三是注重建筑特色。要结合民族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确定相对统一的建筑风格,体现本地历史、文化、民族特色。通过地方特色的培育,做到自然、人文景观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相辅相成,创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新型村镇。

  4、做到节约集约。要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要求,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工作,指导村镇按集约利用土地原则做好规划和建设,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来保障发展。要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合理确定城镇建设规模,严禁建设脱离实

  际、违反标准的“形象工程”,严格控制工业项目土地投资强度。要引导农村村民住宅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兴建农民住宅小区,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迁”。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

  5.注重生态保护。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经济建设、村镇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

  第三篇: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镇域经济是以集镇为中心、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多层次区域性经济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加快镇域经济的振兴,对于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嘉兴镇地处济阳县东北部的四县交界地,地理位置偏远,区位优势不明显,镇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抓特色,夯实基础促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但认真分析我镇镇域经济发展,还存在镇域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特色不够鲜明、发展步伐较为缓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结合嘉兴镇目前的发展情况,就如何进一步推进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狠抓招商引资,在推进工业立镇上下功夫。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是乡镇迅速崛起的关键。紧紧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加快项目引进,发展自主税源,是乡镇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全力抓好项目引进,力争引进过亿元的项目5个以上,实现在税收上的自主性。要狠抓招商引资,一是要把最精干的人员充实到招

  商引资队伍中来。二是为了招商引资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人财物到位。三是坚持“兼收并蓄”,积极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库,储备投资项目和税收信息。四是要调整招商技巧,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确保项目谈得快,引得来,落得下。五是要抓住项目不放松,努力做到时间上紧盯,步伐上紧跟,手续上紧办,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有效项目和客户。

  二、突出特色调整,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下功夫。围绕壮大西瓜、奶牛、林果三大农业特色经济,全力抓好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一是做强西瓜产业。继续扩大精品西瓜种植面积,加快品牌基地建设,在江家、西街、大里等村继续新建富硒西瓜精品基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西瓜推介为全国的知名农产品。二是做大奶牛养殖业。加快奶牛小区建设,为奶农提供更加宽松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大客户来我镇搞养殖,进一步提高奶牛小区

  存栏量,完善新建的东街奶牛小区配套设施,五年内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小区,全镇奶牛存量超过1万头。三是做优蔬菜林果业。继续新建蔬菜大棚片区,着重在二二○线以北发展北部蔬菜大棚,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蔬菜棚区,逐步建立一处蔬菜批发市场。加快富硒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在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上推广应用富硒技术,逐步推行全镇所有农产品的统一富硒,提高产品品质,打造推向全市乃至全国的精品农产品。按照“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适度农业产业的规模经营。

  三、注意扶持引导,在壮大民营经济上下功夫。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既坚持“放水养鱼”,又注重加强税收征管,逐步变规模优势为财税优势,力争把棉花加工、木材加工培育成为我镇重要的自主税源,提高民营经济对镇财力的贡献率,力争明年民营经济为镇财政贡献的税收额度达到500万元以上。一是拉伸棉花产业链条。全力抓好民营企业和规模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继续鼓励棉花加工企业合并、重组、技改,形成棉花加工的大集团,逐步引进棉纺、印染等行业的进入,拉伸产业链条。建立嘉兴镇棉花加工协会,及时掌握全国及世界的棉花加工信息,掌握市场动态,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避免企业无序竞

  争。二是提高林木加工业产品附加值。在对木材加工园区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力争吸引外地大型板材加工及家具生产等企业来嘉兴投资建厂,对板材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依托资源优势,在开发乡村旅游上下功夫。以观赏、品尝、休闲、度假为主发展乡村旅游业,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一是努力挖掘本地乡村农业旅游资源,逐步开发特色产业资源。结合嘉兴镇农家生态园的开发利用,把西瓜采摘、西瓜文化节、农产品推介、鼓子秧歌表演结合起来,利用现有的西瓜、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葡萄、大棚蔬菜等资源,打造乡村旅游、餐饮、娱乐一体化。二是优化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加强与省、市旅游公司的联合,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格调与品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借农业旅游推进招商引资,吸引各地客商来投资,兴办旅游产业。三是实施政策扶持,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成立专门的乡村旅游办公室,负责管理、协调、宣传等,力争把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做好。

  五、搭建发展平台,在加快城镇建设上下功夫。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继续完善镇驻地的配套设施,对主要街道进行高标准整修,配备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进一步进行美化、绿化、亮化,为群众提供好的便利。二是加快迎风大街以北的商贸经济区建设,以金山街、银山街为中心,建立商业贸易服务区,进一步繁荣集市贸易,引进较大客户到商业区投资兴业。三是加快社区建设,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吸纳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明年试点的两个社区基本完成,让群众切实看到效果,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通过城镇和社区建设,为企业的落户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四篇:对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对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仁风镇镇长毕义忠

  镇域经济是以集镇为中心、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多层次区域性经济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加快镇域经济的振兴,对于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仁风镇地处济阳县东北部的四县交界地,地理位置偏远,区位优势不明显,镇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抓特色,夯实基础促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但认真分析我镇镇域经济发展,还存在镇域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特色不够鲜明、发展步伐较为缓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结合仁风镇目前的发展情况,就如何进一步推进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狠抓招商引资,在推进工业立镇上下功夫。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是乡镇迅速崛起的关键。紧紧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加快项目引进,发展自主税源,是乡镇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全力抓好项目引进,力争引进过亿元的项目5个以上,实现在税收上的自主性。要狠抓招商引资,一是要把最精干的人员充实到招商引资队伍中来。二是为了招商引资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人财物到位。三是坚持“兼收并蓄”,积极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库,储备投资项目和税收信息。四是要调整招商技巧,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确保项目谈得快,引得来,落得下。五是要抓住项目不放松,努力做到时间上紧盯,步伐上紧跟,手续上紧办,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有效项目和客户。

  二、突出特色调整,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下功夫。围绕壮大西瓜、奶牛、林果三大农业特色经济,全力抓好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一是做强西瓜产业。继续扩大精品西瓜种植面积,加快品牌基地建设,在江家、西街、大里等村继续新建富硒西瓜精品基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西瓜推介为全国的知名农产品。二是做大奶牛养殖业。加快奶牛小区建设,为奶农提供更加宽松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大客户来我镇搞养殖,进一步提高奶牛小区存栏量,完善新建的东街奶牛小区配套设施,五年内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小区,全镇奶牛存量超过1万头。三是做优蔬菜林果业。继续新建蔬菜大棚片区,着重在二二○线以北发展北部蔬菜大棚,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蔬菜棚区,逐

  步建立一处蔬菜批发市场。加快富硒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在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上推广应用富硒技术,逐步推行全镇所有农产品的统一富硒,提高产品品质,打造推向全市乃至全国的精品农产品。按照“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适度农业产业的规模经营。

  三、注意扶持引导,在壮大民营经济上下功夫。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既坚持“放水养鱼”,又注重加强税收征管,逐步变规模优势为财税优势,力争把棉花加工、木材加工培育成为我镇重要的自主税源,提高民营经济对镇财力的贡献率,力争明年民营经济为镇财政贡献的税收额度达到500万元以上。一是拉伸棉花产业链条。全力抓好民营企业和规模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继续鼓励棉花加工企业合并、重组、技改,形成棉花加工的大集团,逐步引进棉纺、印染等行业的进入,拉伸产业链条。建立仁风镇棉花加工协会,及时掌握全国及世界的棉花加工信息,掌握市场动态,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避免企业无序竞争。二是提高林木加工业产品附加值。在对木材加工园区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力争吸引外地大型板材加工及家具生产等企业来仁风投资建厂,对板材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依托资源优势,在开发乡村旅游上下功夫。以观赏、品尝、休闲、度假为主发展乡村旅游业,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一是努力挖掘本地乡村农业旅游资源,逐步开发特色产业资源。结合仁风镇农家生态园的开发利用,把西瓜采摘、西瓜文化节、农产品推介、鼓子秧歌表演结合起来,利用现有的西瓜、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葡萄、大棚蔬菜等资源,打造乡村旅游、餐饮、娱乐一体化。二是优化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加强与省、市旅游公司的联合,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格调与品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借农业旅游推进招商引资,吸引各地客商来投资,兴办旅游产业。三是实施政策扶持,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成立专门的乡村旅游办公室,负责管理、协调、宣传等,力争把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做好。

  五、搭建发展平台,在加快城镇建设上下功夫。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继续完善镇驻地的配套设施,对主

  要街道进行高标准整修,配备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进一步进行美化、绿化、亮化,为群众提供好的便利。二是加快迎风大街以北的商贸经济区建设,以金山街、银山街为中心,建立商业贸易服务区,进一步繁荣集市贸易,引进较大客户到商业区投资兴业。三是加快社区建设,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吸纳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明年试点的两个社区基本完成,让群众切实看到效果,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通过城镇和社区建设,为企业的落户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五篇: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安大公路)贯穿全镇。近几年来,处于沿江经济板块的**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

  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按照“融入沿江、错位发展、三区联动、三年倍增、跻身前

  八、强镇强村”的总体工作要求,围绕打造沿江开发配套区这一目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镇域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实现经济总量30.5亿元,财政收入43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9元。工业已形成“轻工纺织、车船配件、机械冶金、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高效农业蔬菜园区是全省知名、**一流的农业园区。

  发展镇域经济不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下面就以**镇为例,就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国土资源工作领域出发,发挥国土资源部门优势,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力保障,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供规划保障。

  要科学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镇域特点。具体到**镇,应

  当突出**沿江开发配套区的功能定位。二是要注重衔接。注意与城镇体系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协调和衔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三是加强引导。引导拟建项目在建设用地规划区中选址,确保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是拓宽空间。对未列入土地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用地,只要其选址未占用基本农田的,积极协调予以办理。在规划控制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更加灵活地采取业务技术措施,拓宽工业用地的政策空间。

  二、提供资源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经济腹地,**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沿江区域分工。作为农业大镇,一是要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有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开展以田、林、路、水、村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认真实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充分利用二次调查成果,结合清理闲置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清查临时用地、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等进行调查摸底,形成翔实、准确、现势性较强的第一手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底,为保护资源、强化土地管理、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更加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提供用地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配套区,吸引和承接沿江大企业、大项目配套产业。在打造汽车配件、船舶配件、机械化工基地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明确挖潜增量、提高用地门坎的思路,积极形成控增量、用存量的倒逼机制,做足“点供”“盘活”“置换”“挂钩”文章,破解用地难题,全力保障重点用地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用地规模较大的项目,力促一次规划,按项目实施进度,分期供地;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进区企业,进行因势利导,鼓励增资扩股,尽量不扩大用地规模;对公建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采取统一规划,集中配套建设;禁止规划控制区内农户自拆自建,实行农民公寓统建,集中安置。

  四、提供资金保障。

  **是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国土部门要积极通过土地运作,以土地为媒,搭建融资平台,运用土地这根杠杆,全力撬动区域经济,使之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全力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文件规定,结合园区建设的工业项目实际情况,及时商定拟上市挂牌工业用地的产业定位、投资规模和规划要点等,严格执行用地最低价标准,全力推动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二是适度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随着沿江开发步伐加快,**区域优势凸显,中心镇的集聚效益日益明显,经营性用地指标适度向沿江地区倾斜,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三是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权属合法、界址清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村庄、集镇、建制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转让、出租、作价入股和抵押(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外),其土地收益主要留在所在镇、村优先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

推荐访问: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凤翔县域经济发展思考与建议[精选] 凤翔 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

版权所有:五德范文网 201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五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五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9007243号-1